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专题调硏

让中(藏)医药在基层焕发“新彩”——海东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跃迁改革观察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谢海森、刘亚婷时间:2025-03-19

海东市乐都区的洪水镇卫生院,是典型的西北农村土黄色矮房子建筑,外墙看起来斑驳显得沧桑,却吸引从西宁市及周边县城慕名而来的患者,15面“妙手回春”锦旗在中(藏)医馆内格外醒目。这座看似普通的洪水镇卫生院,日均接诊中(藏)医患者达到30人次以上,成为高原杏林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是海东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跃迁的缩影。

乡镇卫生院:从“能看病”到“看好病”

“五次古法针灸,激素药从12片减到零!”提起洪水镇卫生院姜植淳医生,神经性脊髓炎患者李女士眼中泛起泪光。“以前也多次去省会的医院看西医,多花钱不说还很辛苦,听说镇上卫生院中医扎针效果不错,就想着来试试吧,来的时候走路都‘打摆子’,没想到看好了,关键是通过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只花了300多元!”李女士激动地说。

中(藏)医药特色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费用相对较低,深受乡镇村民患者欢迎,如何让中(藏)医药综合改革“红利”更多惠及群众,洪水镇卫生院在积极探索与实践。

洪水镇卫生院院长李永兴介绍说,过去,洪水镇卫生院火龙罐治疗每次收费85元,中频治疗和红外线照射各需11元……但在医保目录调出后,7个项目被列入“免费清单”,洪水镇卫生院主动承担起这份惠民责任。此外,在实行中(藏)医日间病房政策以后,6大病种病人白天到卫生院治疗,晚上回家,床位费免费、护理费减半,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中(藏)医药服务。

谈及卫生院的中(藏)医药改革发展成效,洪水镇卫生院院长李永兴面露欢喜:“洪水镇卫生院中医馆2016年开始运营,2022年升级为海东市级旗舰中医馆,提供5大类50余项中(藏)医适宜技术,得益于海东市中(藏)医特色人才培养机制,院内30余名医护人员都能进行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人员效用大幅提升,医疗收入较最初翻了几倍。”

县域突围: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深水区的创新实践

眼下,在海东市,深化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二级以上公立中(藏)医医院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中(藏)医药的惠民改革实践正在海东大地全面铺展开来。

2016年,互助县作为第一批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4个示范县之一,互助“医改模式”三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今,在互助县中医院,一场更为深远的改革正在重塑县域医疗格局。

作为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之一,互助县中医院创新“一院一特色”帮扶机制,推动9所乡镇卫生院差异化发展,组织重点科室与成员单位组建结对帮扶关系,开展派驻专家、提供远程会诊、建立绿色通道、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等形式“急性输血”,构建起覆盖40多万人口的分级诊疗体系。

数据显示,2024年互助县中医院医共体门诊量突破8.45万人次,在中医绩效考核中,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达95.84%,出院患者使用过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97.33%,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68.91%,各项数据位列青海省内前茅。

利好消息不断传来。去年,“江西热敏灸联盟医院”落户互助县中医院,引进经回盲部淋巴ca合并穿孔右半结肠切除术、椎体成形术、支气管镜检查3项新技术,填补技术空白;针灸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今年2月份,与青海省藏医院签订了《青海省民族医药医联体协议书》,推进"中(藏)医药 +康养"产业发展。

近年来,互助县中医院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积极开展以中医特色治疗按病种付费省级试点工作,确定以康复为主的面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0个病种,经青海省医保局通过实施后占该院出院患者的30%。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网约护士”平台,创新中医服务模式,延伸中医护理半径。

“为全面提升医共体中医药服务能力,互助县中医院通过搭建区域中医药学术平台、编撰《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作为省、市级中医适宜技术基层培训教材,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等举措,努力重构中医服务体系。”互助县中医院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有元说。

全域赋能:推动中(藏)医药事业现代化转型

“海东市多民族聚居区深厚的民族医药底蕴与群众对传统医学的高度认同,为以中(藏)医药发展撬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独特优势。”海东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丁玉澜表示,这一精准定位既符合区域医疗实际,又回应了群众健康需求,成为推动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而海东市的医改图谱远不止于医疗机构。在文旅融合战略下,“中(藏)医药+康养+旅游”新业态蓬勃兴起:互助县中医院打造的青海首个省级中(藏)医药文化教育基地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县域群众中医药文化知晓率达到92%。;在互助北龙山景区成功开展“群英荟・互助行”高原康养活动。

积极引进新技术服务。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晓华介绍,无锡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海东分院在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落地开花”,平安区、乐都区中医院龙砂医学流派“特色门诊”被确定为青海省级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无锡援青医疗专家丁强来到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帮扶不到一个月时间,新开设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龙砂中医调理门诊“一炮而红”。

目前,海东市各县区中(藏)医馆合理配备中(藏)医医师和诊疗设备,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84%以上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提供中(藏)医非药物疗法和提供6类10项、4类6项以上中(藏)医药适宜技术,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药诊疗人次较2020年提高15%以上,中(藏)医服务占比较2020年提高20%以上。

改革成效显著,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县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海东市、平安区先后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地区”。6所县区级公立中(藏)医医院均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建设乐都区中医院中医妇科等6个省县共建中(藏)医特色专科,在提升医疗水平、培养人才、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洪水镇的免费诊疗创新实践到互助县中医院的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从按病种付费省级试点工作到文化基地的破圈传播,海东市正以系统性改革激活中(藏)医药发展的“一池春水”。海东市中(藏)医药服务正从“保基本”向“强基层”跨越,“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到位。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谢海森、刘亚婷报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