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尔木工务段作者:时间:2025-03-07
3月6日7时30分,高原新城格尔木的天空还沉寂在一片黎明前的黑暗当中,天空中的冷风夹裹着细密的雪花铺天盖地般漫天扑撒着。苟丽娟身着防护服一路小跑着来到了格尔木站行车调度大楼,开始了一天的施工作业防护前准备工作。
“现场施工负责人,8点50分格尔木站东岔区维修‘天窗’命令下达,可以上道作业。”近距离见到苟丽娟,她娇小的身姿端坐在格尔木火车站的行车调度防护人员操作室,不时地拿起电话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着,并在防护人员登记簿上记录着,沉着地指挥和防护着所在工区的施工作业安全。
苟丽娟,女,39岁,现任格尔木工务段格尔木线路车间维修一工区线路工兼防护员,2007年从内蒙古包头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就来到了格尔木工务段,一干就是18年,她每天穿着厚重的衣服外面套着对比服,背着心爱的“防护包”,总是早早来到自己的防护岗位。
苟丽娟所在的格尔木维修一工区主要承担着青藏铁路格东站、格东至格尔木站、格东站至格尔木南站上下行共计21公里线路和格尔木站东岔区、车辆段段管线、格尔木站货场、炼油厂专用线共计142组道岔的设备检查任务。
“说起苟丽娟,就如同她的姓氏一样,是个一丝不苟的人,虽然平时话不多,可干防护工作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是真的没话说。多年来,她每天都比大班作业人员提前40分钟到岗,做好超前防范预判,紧盯列车运行和防护工作各个环节,是我们工区施工作业人员防护关口的安全阀”。格尔木维修一工区工长王为民感慨地介绍着苟丽娟的工作成效。
“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在是10点15分,距离‘天窗’结束还有5分钟,请停止作业,收拾工机具准备下道。”10时15分,随着当天的第一个维修“天窗”的结束,苟丽娟紧跟着“消点”、登记、再到不间断地监控现场车辆运行状况、叮嘱现场维修人员安全事项等一气呵成。
“格尔木站作为青藏铁路的一个大站,股道、道岔不仅多而且各种新设备极其复杂,防护工作可是个精细活,它不仅要求我要准确识别各类设备功能状态,更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度,绝不能有一丝马虎和大意。”苟丽娟一边介绍着自己的工作性质,一边又投入到了当天的第二个“天窗”维修防护准备工作中。
“现场施工负责人,11点10分格尔木至格尔木站维修‘天窗’命令下达,可以上道作业。”经过短暂的修整后,苟丽娟又开始了当天的第二个维修“天窗”的防护。
12点40分,随着第二个维修“天窗”的结束,苟丽娟一边登记作着“消点”记录,随后从身边的包里拿出水杯,狠狠地喝了几口水…
“我得抓紧吃上几口,13点30分紧跟着还有点外‘天窗’等着呢,可不能耽误了…”收拾完防护用品,苟丽娟利用“天窗”点结束的空隙,打开随身带着的一个“布袋子”,拿出早上老公精心准备的“午餐”开始就餐。
吃饭完午饭,简单地收拾了碗筷,苟丽娟手拿防护登记簿,走向行车调度室,开始申请下午的点外设备检查“天窗”。
“防三折检查组,14点25分格尔木站编组场点外作业时间已下达,可以上道作业。”
“防三折检查组,编组场点外作业时间即将结束,请携带好检测工机具准备撤出线路…”16时10分,苟丽娟紧盯行车调度屏幕和时间进度,发出了“天窗”点即将结束的命令。
“由于管辖的设备多且复杂,我们格尔木维修一工区每天的线路维修工作都很紧张,像这样的‘天窗’维修和点外检查每天都要4到5个,苟姐每天7点多到行车调度室,直到下午5、6点才能休息,有时遇到突发的应急和抢修作业,一个电话,不管再晚、天气条件再恶劣,她总能在最短的时间赶到行车调度室进行防护,直到处置完线路病害问题。”苟丽娟所在的格尔木线路车间技术员马伟国介绍苟丽娟工作现实表现的同时,苟丽娟已经投入到了下一个点外“天窗”设备检修的准备工作当中。
(通讯员: 桂连鑫 东科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