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2-21
2月19日凌晨,青藏高原的寒风凛冽,兰青铁路西宁货站内灯火通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工务段鸟岛重点维修车间的15名作业人员,在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中,展开了一场为期180分钟的钢轨闪光焊“接骨手术”,夜幕下,钢轨上一束束飞舞的“钢花”绚烂绽放,此起彼伏溅起的“钢花”是他们对平安出行最简单的表达。
凌晨0时30分,随着施工封锁命令下达,鸟岛重点维修车间主任何永辉带领作业人员迅速进入作业区。此次施工采用国内先进的移动式闪光焊技术,需在180分钟内完成新轨测量、切割、焊接及道岔零部件预松等工序。副段长张彦龙介绍:“闪光焊技术通过电阻高温加热熔接钢轨,焊接接头强度与原轨几乎一致,且耗时仅2-3分钟,极大提升了效率。”
作业现场,准备工作就绪,锯轨机的铁花与焊机的强光交织成一片,新轨被精准切割后,通过钩机和翻轨器运到预定位置对接好接头。随后,焊轨车驶入,强烈的电流通过钢轨,使接口处的金属迅速升温、熔化,发出滋滋的声响。
操作手吕拴定全神贯注地盯着焊机的仪表盘,根据数据的变化精准地调整着焊接参数。“注意电流的变化,保持稳定!”何永辉在一旁提醒道。吕拴定回应:“放心吧,何主任,我盯着呢。”焊花飞溅间,两根钢轨瞬间熔为一体。
何永辉仔细查看了待焊钢轨的接口,对身旁的焦鹏宇说道:“小焦,你看这接口的平整度,这直接关系到焊接的质量,“焊接完成后,接头平直度需控制在每米0.1毫米内,误差仅相当于一张纸的厚度,咱们得多检查几遍。”焦认真地点点头,眼睛紧紧盯着钢轨接口,手中的测量工具不停地测量着各项数据。
闪光焊与传统的铝热焊不同,全程由电脑操控,焊接参数实时调整,确保接头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这项技术不仅减少了对人工经验的依赖,还能适应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复杂环境。”施工负责人何永辉说。焊接后的钢轨还需经过粗打磨、热处理、超声波探伤等多道工序,每根钢轨均附有专属二维码,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
凌晨3时0分,打磨组手持砂轮机对焊缝进行精细处理,反复校准线路几何尺寸,经过3小时鏖战,新轨顺利通过复检,线路如期开通,为兰青线集中修施工注入新动能。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 通讯员:马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