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1-18
“目前,海东市共有公立中(藏)医医院6所,民营中(藏)医院4所,设置中(藏)医个体诊所26所。海东市8所公立综合医院均设有中医科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7所二级甲等中(藏)医医院均建有“治未病科”“中医康复科”等科室,6家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均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09个乡镇卫生院均建有标准化中(藏)医馆,84%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有效保障了中(藏)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海东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小庆说。
12月30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举办了“青海省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闻发布会,海东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小庆就海东市提升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情况作介绍。
近年来,海东市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海东市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中(藏)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海东市卫生健康委下设中(藏)医药管理科,成立市级中医质控中心和中医专业委员会,全面强化对海东市中(藏)医药发展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统筹调度,促进中(藏)医药全行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县区中(藏)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为枢纽、村卫生室中(藏)医药服务为网底、社会办中(藏)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海东市的乐都区、平安区和互助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民和县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互助县中医院启动“三级中医院”创建工作,海东市累计建成省市级中(藏)医重点专科29个、旗舰中医馆15个、中医阁22个。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加大国内名老中医和医学流派引进力度,建成国医大师梅国强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首批引进江西热敏灸疗法落户互助县中医医院,设立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海东分院并实现推广站六县区全覆盖,海东市中(藏)医药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藏)医诊疗人次和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基层中(藏)医药服务占比达到35%,公立中(藏)医医院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达到23%。
实施人才兴医战略,加强中(藏)医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海东市公立中(藏)医院编制总量增至657名,较2017年增加53.8%,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从1227名增加至1821名,增加32.6%,增加编制中40%用于中(藏)医药人才招录。稳步实施公立中(藏)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院长年薪制、临聘人员同工同酬等系列人事分配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中(藏)医药人员工作积极性。
因地制宜推进中(藏)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互助县中医医院设立海东市首家中(藏)医药文化宣传基地,收藏中医药文物(仿品)100余件,中(藏)药标本共计1260种,采用文化、标本展示和多媒体互动三种体验方式传承推广中(藏)医药文化;化隆县藏医医院开展藏医药学术科研和藏医特色诊疗,建成药浴、外治两个特色专科,开展藏医药适宜技术50项,90个藏药制剂获得省级批准文号,并整理国务院特政府殊津贴享受者叶秀大师医药文献,建成藏医药标本室,成为藏医药文化宣传展示窗口。乐都区“华锐藏医外治疗法”“针灸疗法”、循化县中(藏)医医院藏医“尤阙疗法”等多项传统医药项目分别入选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医药传承持续强化。(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