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科教文卫

青藏高原杏林起新篇——青海省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蹄疾步稳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1-18

“青海省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自2024年3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住院楼、门诊楼主体结构已于10月28日完成主体封顶,力争2025年10月竣工使用。”12月30日,青海省中医院院长林勋在“青海省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其功能定位。

林勋介绍,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医院纳入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之后,2022年1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合作共建青海省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输出医院,青海省中医院为依托医院。这一合作不仅为青海省带来了优质的中医药医疗资源,更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海省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选址于海东市河湟新区,占地100亩,一期规划总建设规模8.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估算总投资6.5亿元,主要建设医疗、教学、科研等各类业务用房,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并完善信息化和附属配套设施等。

目前,青海省中医院与天津方面积极对接,在学科建设、新技术平移、引入先进管理模式、人员交流和配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一成就得益于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海东市以及青海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社厅、医保局、药监局、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的紧密协作。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建立了青海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机构设置、派驻人员薪酬待遇和生活保障、工程建设、医保支持等问题。为此,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方案》,研究制定《青海省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清单》,确定21条具体支持措施。

同时,制定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医院学科建设及新技术引进方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医院错位发展工作方案》等六个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人员储备方案,并按计划分批次实施招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输出医院充分发挥其在管理、技术、品牌方面的优势,将中医诊疗方案平移至过渡病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疾病的中医辨证准确率,先后派驻针灸、心血管、脑病、脾胃、儿科、外科等专业专家60余名通过常驻加短期的方式赴青开展工作。

截至目前,天津来青专家已接诊门诊患者超6800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300余人次,平移醒脑开窍针刺法、快针、筋经刺法、四时辨体捏脊技术、立体疗法、三焦针法新技术15项,其中填补青海省内空白3项,全面融入到中医领域多学科、多病种诊疗过程。

作为依托医院,青海省中医院积极配合输出医院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后勤保障。组织成立建设专班,明确分工,专人负责与天津方面相关建设事项沟通衔接工作。在该院区内设置100张床位作为过渡病区推动实质性合作,先后选派针灸、心血管、药学、护理等相关专科技术骨干30余名前往天津进修学习,基本学习掌握循经灸、脏腑肢体推拿、舌针等针灸技术和相关专科护理技术并在临床运用。

林勋表示,双方将继续加强协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以维护高原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中医针灸、中医心血管、中医肿瘤等专科建设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高层次中医医疗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科研创新转化平台。持续加强专病专科建设,着力提升区域范围内重大疑难病症、急危重症诊治能力,降低转外就医率,辐射带动青海乃至青藏高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高原中医医学新高地。(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