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 刘亚婷时间:2025-01-18
“青海省53所综合医院和20所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中(藏)医药服务,建设中(藏)医馆43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端智介绍说。
12月30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举办了“青海省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青海省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领域的显著成就。
端智表示,青海省充分发挥中(藏)医药资源特色优势,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以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先后出台《青海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发展若干措施》《青海省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青海省“十四五”中藏医药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2022年6月正式施行《青海省中医药条例》,玉树州、果洛州的《促进藏医药发展条例》于今年9月施行。
聚焦服务能力跃迁升级,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2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2个。海南州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海东市、海南州、果洛州、西宁市城北区、湟源县、海东市互助县、平安区、海北州刚察县、玉树州称多县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青海省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为59.83%和81.83%。
聚焦创新发展,青海省中医院、省藏医院、省藏医药研究院积极参与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共同构建“1+5+N”科研合作体系,推动高原医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相继获批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藏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青海省藏药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优秀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围绕高原地区高原病防治等领域,实施中(藏)医药科研项目174项。2024年青海中医药首次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藏)医药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青海联合西藏制定的《藏医疾病分类与代码》已经国家标委会立项,共纳入3036种藏医病名。抢救搜集藏医药古籍文献3000多种,整理出版1700余种,编纂出版的《藏医药大典》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施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程,建成13个藏医药专业数据库和青海省藏医药信息网络平台。
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高水平重点学科2个、全国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1个。开展国家级和省级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继承人216人,全国中医、少数民族医、西学中优秀人才35人,全国中医特色技术传承、中医药创新、少数民族医药骨干人才89名。获评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5名、青年岐黄学者3名、青海省名中藏蒙医49名。培养国家级、省级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56人,省级少数民族医、西学中研修骨干人才107名。
藏医放血疗法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中(藏)医类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中(藏)医药文化教育宣传基地18家,自2020年以来开展中(藏)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70余次,1.4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中(藏)医药文化教育。
截止目前,纳入国家目录的民族药96种,在此基础上青海省增补了60种,共计156种民族药纳入青海省医保目录,极大地满足了参保群众和医疗机构用药需求。青海省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中,民族医医疗服务项目共640项,564项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纳入占比达到88.13%。(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