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作者:刘亚婷时间:2024-12-26
12月25日,“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海南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召开。会上,海南州政府副州长更智才让介绍了该州的独特生态优势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成就。
海南州北有青海湖、中有龙羊湖、南有羊曲湖,属“三江源”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贯穿全境411公里,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系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聚焦打造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先行区,海南州采取了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海南州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人大政协监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分工抓”责任体系,大环保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加强生态保护顶层设计,出台了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管理条例、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修订了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海南州湟鱼禁捕工作成果获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同志批示,贵德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入选青海省首例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共和县上榜2023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坚持问题导向,督察问题整改纵深推进。特别围绕城乡污水垃圾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监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薄弱环节,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角度出实招硬招,建立健全整改问题领导包干督导机制,对照督察问题逐项明确目标任务、整改措施、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坚持“一个问题一套方案”,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017年以来,14轮次中央及省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的401项问题,已完成整改384项,完成率达96%,销号率为82%,督察问题整改走在青海省前列。
突出规划引领,全面推动生态修复治理。编制《海南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进“四地”融合发展,实现泛共和盆地崛起战略规划》等32个专项配套规划。“十四五”以来,“三北”工程建设投资达26.09亿元,储备2025-2028年林草生态项目11个,总投资达24.68亿元,其中2025年预计投资7.2亿元。
建立海南州“林草长制”、“河湖长制”联动机制,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250.8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76.9万株,三江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明显,完成黑土滩治理、草原鼠害防治和退化草场改良735.35万亩,草原植被盖度从56.4%提高到57.84%。湿地面积得到总量管控,建成“青海名牌”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将规划启动青海贵南茫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严格落实封湖育鱼等措施,河湖生态极大改善,“鸟中大熊猫”黑鹳歇脚贵德,湖域内每年约有227种30万只水鸟栖息繁殖,青海湖裸鲤存量突破10万吨,“湖、草、鱼、鸟、人”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跃然呈现。
加强措施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为方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截至目前,海南州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17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每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均有提升。唐乃亥、龙羊峡水库、贵德黄河大桥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以上,水质状况优;黄河上游支流巴曲河、曲什安河等五条河流和黑马河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贵德出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11个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水源地达标率为100%。海南州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清洁,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99.5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0.7%,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7.16%,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6家矿山企业及8个尾矿库环境风险安全可控,无风险性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