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发展改革

2024年青海省海南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来自清洁能源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4-12-26

“海南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0%、固定资产投资的70%、工业增加值的80%、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0%来自清洁能源产业,海南州产业实现了向清洁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的重大转型。”海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孙军霞介绍说。

12月25日,“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海南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召开。近年来,海南州扎实推进“生态立州、清洁能源强州、农牧业稳州”战略,依托独特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引领区,水、风、光、地热、储能竞相发展“五子登科”,海南州产业结构一举实现了由传统农牧业向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绿色新型产业的重大转型。

海南州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引领区建设中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开创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海南模式”。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前提。加强顶层设计,突出规划的引领性和指导性,先后编制了海南州《“十四五”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分散式风电发展规划》《源网荷储能源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为海南州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科学引导和政策支撑。

遵循政策导向争取政策支持,是发展清洁能源的关键所在。海南州深入分析研判海南州清洁能源发展形势,积极与国家部委、省级部门汇报衔接,争取政策支持,落实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推动国家战略和全省战略在海南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国家累计下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1个,总投资近600亿元。2022年,海南戈壁基地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提前储备类项目库,规划装机2164万千瓦,目前海南州第二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是发展清洁能源的根本动力。海南州境内水资源丰富,境内黄河流程411公里,落差达1007米,是水电资源的“富矿区”,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占青海省的“半壁江山”,为常规支撑调节电源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南州地域辽阔、日照充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全年光伏可利用小时数达1600小时以上,风能可利用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自然禀赋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战略资源。

加强电网建设提升外送能力,是发展清洁能源的关键保障。依托青海省东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骨干网架,海南州建成750千伏变电站4座、330千伏汇集站16座、110千伏升压站36座,建成世界最大首个发电侧调相机群和世界首条100%输送清洁能源±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近期,规划建设兴和、沙珠玉750千伏变电站,电网的有力建设为实现海南州“绿电”内消、外送提供了通道支撑。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三生共赢,是发展清洁能源的根本目的。清洁能源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推动了海南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牧民群众收入。经检测,已建成光伏发电园区内,风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了30%、植被盖度提高到了80%,五年间海南州沙化土地恢复1.49万公顷,建成生态光伏林场2100亩。同时,积极探索“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模式,建成光伏生态牧场14个、集中放牧点38个,年养殖藏羊1.2万只以上,辐射带动13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持续增收。2012年以来海南州建设新能源项目133个,吸纳当地群众务工4.7万人。投资3.44亿元的装机容量50.5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带动了海南州5县173个村7269户农户增收。(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