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4-12-25
12月25日,青海省检察院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召开。会上,青海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满志方详细介绍了青海省检察机关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进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以支持平安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推进以及民生福祉的保障。
满志方介绍,青海省检察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制定涉黑涉恶案件办理工作规定,并研发“涉黑恶线索”类案监督模型,有效提升了扫黑除恶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该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荣获二等奖,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重点推广的25个普通犯罪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之一。同时,青海省检察院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果洛州达日县检察院“三江源·检察蓝”联动解纷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评为“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在推进数字检察战略方面,青海省检察院取得了显著成效。搭建“青海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淘宝站”,积极构建具有青海检察特色、取得办案成效的数字检察监督模型210个,其中14个模型上架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在西部省份检察院位居前列。青海省检察机关应用省内外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612次。通过应用数字检察监督模型,监督公安机关立案88件,监督公安机关撤案69件,立案公益诉讼案件920件,制发检察建议1043份,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365份,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方面,青海省检察院以检察履职守护绿水青山。制定《办理破坏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一体履职工作规定》,会同青海省法院召开联席会议,与青海省公安厅会签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证据收集审查要点,解决案件办理突出问题。制定《在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区域、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的实施意见》,通过“属地检察+巡回检察+专项治理”,解决跨地域、跨流域、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2022年以来,共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162次,发现案件线索516条,立案421件。召开首届全国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积极探索与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机制。
青海省检察院首次召开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会议,出台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24条意见”。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89人、起诉769人。创建“未爱·守心”未检工作品牌,联动打造办案团队、法治云课堂和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截止2024年12月,已联合相关单位建立省级未成年人观护基地3个,对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进行“1+N”分级联合帮教。
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做好司法救助工作,2022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575件769人,发放救助金1778万余元,连续多年实现司法救助省域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支持农民工讨薪“检察蓝”专项行动,2022年以来,运用调解劳资纠纷、诉前和解、支持起诉等方式,帮助农民工追回欠薪1.13亿余元。部署开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公益诉讼检察专项活动,督促追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80万元,推动有关部门启动青海120急救平台“一键呼救”和“视频呼救”功能,有效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