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髙端访谈

青海省人民医院:勇当保障高原群众健康的领头羊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作者:谢海森 刘亚婷时间:2024-12-25

作为青海省公立医院的龙头,青海省人民医院的一举一动牵动着高原群众的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全国公立医院都在探索前行之路,而粗放的管理模式、偏离本质的医疗导向、滞后的服务体验以及沉重的经营压力等诸多棘手难题,亟待破题求解,青海省人民医院也不例外。

但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面对高原医疗领域的新挑战与新使命,青海省人民医院党委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医院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新一轮医改浪潮里,青海省人民医院正积极寻求突破,努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飞跃,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以及从物质要素依赖向人才和技术要素驱动的跨越。我们发挥创新精神,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改革举措,开启了一场场‘刮骨疗毒’式的革新征程,旨在探索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即精细化管理、医疗模式重塑、服务品质升级、经营压力缓解以及政策有效衔接。”青海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洪如是说。

青海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强介绍说,近年来,医院积极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医疗、教学、科研三大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坚持公益性原则,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并在紧急突发事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努力展现青藏高原最大现代化西医医院的使命与担当。

以医院扩容实现就近看病就医

在国家致力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大背景下,青海省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了合作共建提升地市和县级公立医院能力、配合国家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高原医学研究加强农牧民健康保障等举措,找准医院“扩容提质”之路。

为构建基层医疗服务的坚固防线,青海省人民医院与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展开了紧密合作。与海西州人民医院、乌兰县人民医院、杂多县人民医院、玛多县人民医院、海东市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贵德县人民医院、甘德县人民医院、玛沁县人民医院等8家基层医院签订《青海省远程会诊中心服务协议书》;与同仁市中医院签约共建医疗联合体;参与青南支医派出23人(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总共派出159人)支援杂多县、玛多县、玉树州人民医院;环湖支医派出12人支援贵德县、乌兰县、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与贵德县、乌兰县组建的紧密型医联体累计派出62名技术骨干帮扶骨科、神经外科等21个学科。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青海省人民医院不仅构建了分级诊疗体系,还优化了服务内涵品质,显著提升了高原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据统计,目前已与海西州人民医院远程会诊5例、与杂多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7例、与玛多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3例、与贵德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2例。2023年度,青南、环湖支医队接诊6203人次,住院患者2272人次,抢救危重患者214人次,带教手术102例,并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开展三四级、复杂疑难手术279例,填补了多项海南州、海西州技术空白。

青海省人民医院借助平台精准发力,正在积极筹建国家高原病医学中心、国家高原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原医学与环境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力求将高原医学研究推向更高水平,为高原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提升区域医疗水平、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的关键之举。青海省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医院的依托单位,肩负着重大使命。为了确保项目建成后顺利运营,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度合作,设置过渡病区。目前已平移新技术62项,其中填补青海省空白4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0项。经统计,2023年青海省人民医院过渡病区四个重点学科三、四级手术量较合作前上升39.92%,外转就医率同比降低12.06%,起到了辐射和带动青海省医疗救治水平提升的作用。

以精益运营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

在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加强医联体建设的同时,青海省人民医院高度重视运营管理的优化,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经济管理行为,实现运营效益与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

在改善医院整体运营情况方面,青海省人民医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首先,医院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同时,严格执行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监督,确保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此外,医院还完善了科室经济运营管理考核指标,每月对科室的收入和成本进行精确核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在招标采购方面,医院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运行机制,确保采购活动的公正、透明与高效。

薪酬制度改革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落实薪酬制度改革任务的过程中,青海省人民医院严格控制薪酬发放总量,优化内部薪酬结构,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岗位、技术难度大岗位、高风险高强度和高层次人才岗位倾斜,以激励员工积极投身医疗事业。

同时,将“绩效国考”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了《青海省人民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办法(试行)》,通过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量、医疗风险、医疗质量及成本管控等指标考核科室绩效。

改革好不好,数据来“说话”。绩效改革后5-11月住院均次费用同比下降11.56%,药占比同比下降4.20%,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同比下降34.98%,出院人次同比增加12.13%,手术例数同比增加19.36%,三四级手术同比增加21.10%,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1.2天。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也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实现了医院与患者的双赢。

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医保政策的持续优化与日益完善,如今患者在就医方面拥有了更多选择权。这一显著变化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多便利,同时也对医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能够满足患者日益多样化的就医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摆在医院面前的一道“现实题”。

“患者来医院,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好病。”张强表示,“全面提升医院医疗实力是医院的立身之本。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医疗质量的督导检查,减少和纠正不必要的医学检查和药物使用,增加更多医技服务性项目等,极力改善就医体验,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口碑。”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青海省人民医院每季度开展督导检查,重点加强围术期管理类指标,下发整改通知和医疗质量通报和医疗安全警讯。同时,加强临床路径绩效考核,持续推进22个专业、463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截至10月入径例数4.43万例,入径率99.58%,完成率91.86%,入径例数占同期出院患者的80.28%,充分展现了医院在提升医疗效率和质量方面的显著成效。

加速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打造高效便捷就医新生态。开展专科特色护理服务65项,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并延伸至社区、家庭,随访率达99.95%以上。健全《护理人文关怀管理制度》,实施专科护理在线问诊服务。组织MDT等疑难疾病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适合病人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进一步推进全号源分时段预约模式、设置老年人、生殖中心专用取药窗口、持续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多措并举打通患者就医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科技赋能,建设智慧医疗系统。推进电子病历系统AI质控,2022年—2023年甲级病案率分别为99.93%、99.91%;进一步完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定期监测分析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确保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2020年—2023年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分别为2.8‰、2.0‰、2.2‰、1.3‰;实施“临床药师+智慧软件”临床用药全医嘱审核,1-10月审核用药医嘱263.17万条,纠正不合理医嘱1293条。

王洪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复杂且漫长,需各方携手努力。未来,青海省人民医院将努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依托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内控与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质,将人民健康置于优先位置,并提供更多元化医疗服务,满足高原群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健康需求,既利民众又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谢海森 刘亚婷报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