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服务区商品车运输车违法卸驳载乱象深度调研 ——沿江支队第四大队铁腕整治显成效

来源:改革网作者:阎彦、陈阳时间:2024-12-24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 2024年下半年年以来,G4221沪武高速滆湖服务区内商品车辆运输车占用道路非法卸驳载现象成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与秩序的一大“顽疾”。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沿江支队第四大队联合常州交警高速二大队、滆湖服务区,针对多家违法的商品车辆运输企业,展开了一场日以继夜、坚持不懈的专项整治行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坚决遏制这一违法势头,全力维护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一、非法卸驳载现象: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这段时间里,滆湖服务区原本用于车辆正常通行与停靠休息的道路,被部分商品车辆运输车当作了临时的“卸驳载场地”。一辆辆满载着商品车辆的运输车随意停靠在路边,装卸人员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忙碌地穿梭于车辆之间,驳载车辆。过往车辆不得不减速慢行,小心避让,使得原本顺畅的交通流在此处形成了一个个“梗阻”。据统计,在11月至12月中,执法人员就发现滆湖服务区内有近千辆商品车运输车在进行非法卸驳载作业。这些车辆的长时间占道,不仅严重影响了服务区内的交通秩序,也极大地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由于商品车辆的装卸过程缺乏规范的作业标准,会有车辆滑落、碰撞及人员摔落的风险,这对后续行驶车辆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极易引发连环碰撞事故,危及司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利益驱使下的违法链条

经调查发现,这些违法的商品车运输企业,之所以选择在滆湖服务区进行非法卸驳载,背后是一条复杂的利益链条。江苏省对于商品车辆运输车有严格管控,规定商品车辆运输车超过限载的不允许驶入高速。然而,一些运输企业为了规避这一规定,同时追求更高的利润,便动起了歪脑筋。他们通过在服务区内进行卸驳载,将原本超过规定数量的运输任务分批运输,化零为整。这些运输企业为了节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往往在车辆运输任务安排上过度紧凑,忽视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他们通过在服务区内直接卸驳载商品车辆,能够减少成本,从而实现少趟次运输,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例如,一些运输车辆原本只能装载8至9辆商品车,而在滆湖服务区进行非法卸驳载后,这些车辆便可装载11至12辆商品车。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的背后,却是对法律和安全的公然漠视。

三、执法困境:违法者的“躲猫猫”游戏

沿江支队第四大队在初期的执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滆湖服务区面积较大,而其安保人员数量相对不足,难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这使得违法企业有机可乘,他们安排专人在服务区较为隐蔽的角落“望风”,与执法人员周旋。一旦发现执法车辆靠近,便立即通知正在进行卸驳载的车辆停止作业。由于服务区内监控探头数量不足,且有部分损坏,非法卸驳载作业又多在夜间进行,光线昏暗,这导致执法人员在取证时也不易获取清晰完整的违法证据。在11月下旬的一次联合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在接到过往驾乘人员投诉后迅速赶往滆湖服务区。然而,当他们到达现场时,仅发现未完成装载的车辆停留在服务区,执法人员只能对其进行驱离并不能对其处罚,起不到遏制及警示作用。据服务区安保人员反映,这些违法车辆与他们玩起了“猫鼠游戏”,且多数在深夜时段进行卸驳载,更便于他们逃避执法检查。

四、多管齐下的整治举措:打破执法僵局

面对如此棘手的执法困境,沿江支队第四大队联合常州交警高速二大队、滆湖服务区迅速调整执法策略,多管齐下,展开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治举措。

(一)加强巡查密度与力度。执法人员增加了在滆湖服务区的巡查频次,从原来的每天一次巡查增加到每天多次。尤其是夜间,确保有执法人员在服务区内进行巡逻,让违法者无机可乘。同时,延长每次巡查的时间,采用不定时巡查与蹲守相结合的方式,打乱违法者的“望风”规律。例如,执法人员会在服务区内进行驻点,等待违法车辆出现并开始卸驳载作业时,再迅速出击,进行查处。

(二)科技助力执法:监控全覆盖。为了弥补人力的不足,大队要求滆湖服务区加大科技投入,在服务区内的关键位置新增了两个高清监控摄像头,修复了两个损坏的摄像头,实现了对服务区内道路、停车场等区域的全覆盖监控。一旦发现有车辆疑似在进行非法卸驳载作业,监控室便可立即通知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查处。通过监控系统,在12月上旬的一次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成功锁定了两辆正在服务区偏僻角落进行非法卸驳载的商品车辆运输车,当执法车辆赶到现场时,违法车辆虽已停止卸驳载行为,但由于已被监控探头摄录违法卸驳载过程,被我执法人员查获,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三)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沿江支队第四大队与常州交警高速二大队、滆湖服务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动机制。三方多次召开整治会议,共同商讨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执法行动中,交警部门负责对违法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如违法停车、违规变道等;交通执法部门则重点对商品车辆运输车的非法卸驳载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服务区方面积极配合执法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和人员支持,如协助执法人员查看监控视频、提供违法车辆的进出服务区记录等。滆湖服务区还积极采取了限制手段,在特定区域设置了限高门架,有效阻拦超高超长的违规运输车辆进入可能进行非法卸驳载的区域。同时,利用扩音喇叭24小时不间断的在服务区内循环播放宣传法律法规,让运输企业和驾驶员时刻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增强其法律意识,从思想上起到警示作用。

在12月下旬的一次联合专项行动中,三方协同作战,共出动执法人员6人次,执法车辆3辆次,成功查处了7起商品车辆运输车非法卸驳载案件,对违法者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四)宣传教育:从源头杜绝违法。除了加强执法力度外,沿江支队第四大队还注重对运输企业和驾驶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力求从源头上杜绝非法卸驳载行为的发生。大队先后约谈了辖区各大汽车生产及运输企业,送达《安全生产隐患告知函》,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合同内运输企业的运输行为,切实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不发生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同时,开展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向企业负责人和驾驶员详细讲解非法卸驳载行为的危害及相关法律后果。通过播放交通事故警示片、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运输企业和驾驶员深刻认识到这种违法行为不仅会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在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发放宣传资料百余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整治成效显著:服务区交通秩序恢复井然

经过沿江支队第四大队及相关部门近半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滆湖服务区商品车辆运输车占用道路非法卸驳载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服务区内的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车辆通行顺畅,再也不见往日那种车辆乱停乱放、商品车辆随意装卸的乱象。服务区内的投诉率也显著降低,过往司乘人员对服务区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一位经常在滆湖服务区停靠休息的长途货车司机表示:“以前每次经过这里都提心吊胆,生怕那些正在卸驳载的车辆突然窜出来或者商品车辆掉落到自己的车上。现在好了,服务区的交通秩序恢复正常了,我们开车也更安心了。”

六、长效监管机制:守护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为了防止非法卸驳载现象在滆湖服务区死灰复燃,沿江支队第四大队与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一是继续加强对滆湖服务区的日常巡查与监控,确保执法力度不放松。定期督促服务区对监控设备进行维护与升级,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其始终能够发挥“千里眼”的作用。二是建立了运输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有非法卸驳载行为的运输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企业再次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并在行业内进行通报批评,降低其信用等级,从而限制其市场竞争力。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不仅有效解决了服务区内的交通秩序混乱问题,也为今后处理类似的高速公路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路多方将继续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强高速公路的管理与执法力度,为广大司乘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畅通、舒适的出行环境。通讯员 阎彦、陈阳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