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谢海森 刘亚婷时间:2024-12-06
今年5月,青海省委书记陈刚到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对学院的改革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陈刚书记指出:校园环境好、专业设置好、日常管理好、精神面貌好、学生就业好,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职业教育鼓舞了士气,鼓足了干劲,提振了信心。这既是对学院当前成就的认可,也饱含着对学院未来发展的鼓舞与期望。
在具体改革发展实践中,近年来,青海卫生职业技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积极打造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新高地,打造产(医)教融合、院(企)校合作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标准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样板,为创建本科职业院校打下坚实基础,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砥砺前行,在创新发展上抢先机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发展之路,是一段充满奋斗与拼搏的历程。学院始建于1948年,时称“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是青海省最早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后于1954年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在2003年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家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标志着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进入新时代以来,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步伐,抢抓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遇,乘势而上,确保了在关键的发展节点不发生“掉队”现象。2019年7月31日,学院新校区动工建设,并于2021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更为学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院准确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建设,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多措并举,在人才培养上强质量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学院按照引培并举的方式,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学院引进了4名博士,招聘了27名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并每年选派120余名教师到教育援青院校进行培训,教师整体素质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学院还紧抓教学常规管理这一主线,强化教研室功能建设,加大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课时占比,推动“教考分离”考试改革。同时,积极与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和玉树、果洛、黄南、海北、海南州职校开展联合办学,开设护理、药学本科班和藏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科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路搭桥。
这些措施使得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风、学风、考风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一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护士资格考试、口腔医学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分别达94%、89%,毕业生就业率达91%。与此同时,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入选“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全国第一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试点”“高原民族地区智慧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功入围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
提质升级,在专业建设水平上求突破
在专业设置上,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国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现开设20个专业,其中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等6个国控专业,已建成护理、助产2个国家级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和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以及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6个省级示范专业。临床医学等5个专业被评为青海省高职省级重点(特色)专业,2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门课程被评为青海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形成了护理专业“1.5+1.5”、药学专业订单式、医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等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领域持续耕耘,上述成就仅是学院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中的冰山一角。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路径及更辽阔的成长空间,学院还推行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探索举措与实践活动。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批“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合作举办护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单位”“中非职教合作联盟首批培养单位”“首批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WTL)成员单位”,于2023年与加拿大博瓦力学院合作招生涉外护理班,实现了青海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零突破。
以高水平专业建设赋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青海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等4个国家级基地和8个省级培训基地。每年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开展中藏医适宜技术应急救护等培训达5000人次。举办基层卫生人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考试通过率达86%,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南、环湖地区临床医生持证率低的问题。
谈及下一步改革发展方向,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中表示,学院将加快内涵建设,抢抓教育援青契机。依托“双高计划”建设打造康复治疗技术、预防医学、医学美容技术、健康大数据等4个专业群,推进一流核心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完善复合型卫生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时,积极主动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对接教育帮扶事项,合力建设10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培育3个教学创新团队,培养5名以上专业带头人,每个对口专业申报2项以上课题并行程研究成果。(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谢海森 刘亚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