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法治信用

【平安建设看青海】特邀调解 特别靠谱

来源:青海政法作者:时间:2024-10-18

在法院,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穿着法袍、不手持法槌,他们基于事实和法律进行调解,引导当事人遵守法律和道德,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调解环境,运用司法公信,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两全方案,打消顾虑,在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解作用。他们就是特邀调解员。

近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人民法院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落实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特邀调解员”机制,将优质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一线。近日,“平安建设看青海”果洛行采访组一行走进班玛县人民法院,了解特邀调解员是怎样开展调解工作的。

不一样的调解员

今年4月1日,班玛县人民法院举行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选聘有多年政法工作经验的退休干部作为新的调解力量纳入到诉源治理工作中。聘任仪式上,班玛县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班玛才昂仁增传达学习了《特邀调解员制度》。

“希望特邀调解员与群众深入交流,了解群众需求,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不断将诉前调解工作做好做实。同时,加强与法官的联动配合,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共同推动新时期诉源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班玛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沙德在与特邀调解员交流中谈道。

沙德为此次聘任的特邀调解员连欢和阿泽·斯特颁发了聘书。阿泽·斯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熟知社情民意的优势,为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心用情用力打通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后一公里”。

相较于其他法院,班玛县人民法院聘任的2名特邀调解员中,一名是公安一线退休的民警,还有一名是检察机关的退休检察长,曾获得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荣誉。“两名特邀调解员既有过硬的法律背景,也对当地的风俗习惯非常了解,有助于参与对涉及牧民的矛盾纠纷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班玛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索南拉旦表示。

发挥余热解民忧

“做好调解工作,需要将心比心,站在各方当事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特邀调解员连欢说。

2020年,扎某和卓某结婚,但因缺乏婚前了解,婚后因性格不合,经常为琐事争吵。之后女方便回娘家,让丈夫联系不到自己,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无法继续经营婚姻家庭,但又因财产、孩子抚养等问题产生争议。其间,当地司法所人民调解员曾多次调解,但均未能化解矛盾。

今年,扎某和卓某向班玛县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立案庭干警分析此案具体的矛盾点后进行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连欢和阿泽·斯特耐心倾听了双方的诉求,随后详细地做了释法明理工作,最终双方在债权债务的承担、孩子的抚养和财产分割方面达成了一致,实现了案结事了。

“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努力为诉源治理工作尽一份力,为当地社会稳定尽一份心。”阿泽·斯特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班玛县人民法院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85件,调解成功50件,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案件60件,参与率达70%。值得一提的是,班玛县人民法院是去年全省首次实现案件数负增长的法院。

理性高效化纠纷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工作,充分发挥好特邀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高诉讼服务质效水平,今年以来,班玛县人民法院不断强化诉前调解效能,深化与调解员、基层组织等合作,优化多元解纷体系,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司法服务,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

“通过邀请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不仅有效缓解了法官的办案压力,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还减少了双方当事人的对抗,降低了诉讼成本,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班玛县人民法院将不断强化诉前调解力量,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熟悉社情民意、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引导当事人理性、高效化解纠纷,达到纠纷快速化解,双方当事人均满意的良好效果。”沙德表示。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