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

当前位置:首页 >

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 推动邮轮经济远航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5-27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解读《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田新元

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司法部立法二局负责人郭启文、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负责人霍福鹏、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负责人刘洋出席,介绍《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今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图为“爱达·魔都号”停靠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霍福鹏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实施大型邮轮重大创新工程,打造邮轮运营服务品牌,优化邮轮客运港口布局,推动国际邮轮航线加快复航,积极打造特色精品旅游航线,促进邮轮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探索形成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系统推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规范建立长效机制

近年来,邮轮产业在我国方兴未艾,呈现出勃勃生机。2023年11月4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成为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航母、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今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成功开启商业首航。然而,我国在国际邮轮靠港补给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瓶颈和短板。

“在运营准备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政策不够明确,配套措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出现供船物资上船难等问题,暴露出我国在国际邮轮靠港补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瓶颈和短板,需要通过国家立法创新完善制度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我国邮轮经济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王振江说,规定着眼于填补制度规范的空白点,坚持从解决个案到建立普遍规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王振江介绍,司法部于去年12月底牵头组建了立法工作专班,包括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都共同参与,系统梳理现行法律制度和政策文件,赴地方实地调研,听取邮轮经营企业、船供企业和基层监管部门的意见,充分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抓紧研究起草形成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在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于今年1月2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根据各方面意见,司法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财政部等部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草案)》。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草案。

《规定》共16条,主要明确了适用范围,开展补给活动的工作要求,药品、医疗器械、免税烟草制品等各类物资供船渠道和制度规范,通关便利化措施,以及各类经营主体的守法义务等,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邮轮旅游业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邮轮是国际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旅游载体,被称为“水上黄金产业”。中国是全球邮轮经济发展的新兴市场,自2023年9月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以来,多座城市陆续恢复国际邮轮航线,各地邮轮口岸出入境体量增长明显,邮轮旅游市场呈现新活力。

今年2月,上海、青岛、天津迎来马耳他籍豪华邮轮“欧罗巴号”停靠。3月,美国荷美邮轮公司“翠德丹号”邮轮分别停靠辽宁大连和天津。4月,来自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的2500余名入境游客搭载“迈希夫五号”邮轮抵达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越来越多国际邮轮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邮轮市场的信心。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邮轮产业逐步恢复、持续向好。霍福鹏介绍,设计建造方面,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已成功运营30多个航次,第二艘大型邮轮4月进入了下坞总装阶段,标志着我国形成了大型邮轮自主建造能力。运营服务方面,华夏国际邮轮公司成立并落户上海,有关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营服务团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邮轮港口布局逐步完善,由北向南、从大连到三亚规划建设了13个邮轮始发港,接待国内外邮轮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市场方面,邮轮旅游迅速恢复,在内河、沿海、日韩等传统航线基础上,开发了东南亚等新航线。入境邮轮航线加快恢复,今年以来已有21艘国际邮轮在我国境内港口开展运营。

邮轮旅游市场正继续逐步回升。去年9月国际邮轮复航后,全年中外旅客运输量达10.7万余人次;今年仅一季度就已超19万人次,呈现快速恢复和增长态势。值得一提的是,3月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高峰时出现中外邮轮“四船同靠”的景象。据邮轮游艇行业协会预测,今明两年,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将全面恢复,进入产业发展新阶段。

“在邮轮监管方面,海关根据邮轮的不同风险状况开展登临检查,优化出入境查验、监督管理等工作,着力提升口岸监管效能。”刘洋表示,《规定》出台后,海关将从帮助企业更好享受通关便利、为国际邮轮靠港补给物资仓储和配送提供便利、优化国际邮轮靠港补给物资供船的方式等方面做好工作。

系统推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邮轮产业融合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特色旅游、跨境消费等多领域多业态,既是当前消费热点,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完善邮轮产业体系,对于提升船舶工业发展质量、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都具有积极意义。”霍福鹏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邮轮运营管理、装备制造、配套建设、旅游消费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从邮轮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制度环境,全产业链系统推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运营管理方面,打造一流服务体系。对标国际一流邮轮运营公司,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邮轮运营企业。加强航线规划、船舶管理、品牌建设、风险防控等专业运营能力建设。加快邮轮运营人才培养,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有序推进国际运营合作。

在装备制造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创新。通过国产大型邮轮、极地小型邮轮等实船建造验证,带动邮轮总体设计、总装建造等系统突破,提升邮轮安全质量和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打造符合国际规则的配套产品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推动邮轮配套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在配套建设方面,完善港口布局建设。落实《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优化邮轮港口布局,健全邮轮配套服务功能,完善港区及周边交通基础设施,推动沿海邮轮港口特色发展。提升邮轮物资采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健全完善与国际配送业务相适应的查验监管制度。

在旅游消费方面,不断激发市场潜能。鼓励企业创新和丰富邮轮旅游产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航线开发、旅游服务中,增强对全球旅客吸引力。围绕银发经济等特色消费市场,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提供更精准更便利的旅游服务,提升邮轮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

随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邮轮旅游市场和邮轮经济定会乘风破浪,远航重洋。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