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5-22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陈荟词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有关情况,并就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
去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李超表示,相关资金已于今年2月前全部下达到各地方。
李超表示,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在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8省市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近日,超长期特别国债已正式发行。
李超表示,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指导帮助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细化任务举措。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方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软建设”是指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做好“两重”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统筹做好项目筛选、推进实施、督导评估、改革任务落实等工作。同时,有效发挥财政金融、行业管理、要素保障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做好“硬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加快项目筛选和计划下达,组织各地方和有关中央单位按照要求报送项目,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筛选。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级分类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从项目谋划储备到监督检查的各项要求。
三是加快“软建设”政策出台落地。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软建设”任务清单,抓紧推进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以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更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四是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对“硬投资”任务,会同有关部门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组织开展实地督导,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实施。对“软建设”任务,建立督促落实机制,促进各项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见到实效。
此外,李超表示,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的重要手段。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对各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文件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近期重点开展了优化评估制度顶层设计、高质量做好评估工作、加强评估队伍建设等三方面工作。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提升评估工作的质量效率,创新完善评估方式方法,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促进各方面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稳定
“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晴雨表’。3、4月份制造业PMI均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这反映出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景气水平和企业预期持续向好。”李超表示。
从生产看,4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月提高2.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52.9%,为2023年4月以来最高,反映出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有所加快。
从需求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货物出口恢复增长;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1.1%、50.6%,也反映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
从结构看,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投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1~4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投资结构优化为产业结构优化夯实了基础。同时,中型企业、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7%、50.3%,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反映中小制造企业保持恢复发展势头。
“推动制造业持续恢复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积聚。”李超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连续3个季度增长,利润增长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等提供了有力支撑;1~4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7%,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5.5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这些都表明制造业
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信心总体稳定。
李超表示,总的看,我国制造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结构优化的态势。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提高制造业发展质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同时,要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持续释放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李超表示,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制定落实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加大中央投资对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明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同时,推动地方抓紧采取行动,北京等27个省市印发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支持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持续释放。
“推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我们充分尊重企业和消费者的意愿,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李超指出,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等设备领域,以及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领域,不少民营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备优势,有能力、有条件、也有意愿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两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对于这项工作的意见建议,鼓励有关生产企业、平台企业积极发挥作用。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部分家电企业、汽车企业已公布的以旧换新补贴计划金额超过150亿元;多家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合作投入超过100亿元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随着相关政策持续落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让更多先进设备及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并推动落实“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引导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投入,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各方面工作。
5月13~19日是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在介绍下一步如何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时,李超表示,要把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深入挖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潜力,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招标投标改革重在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未来一个时期招标投标改革创新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李超介绍,对于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招标投标、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等问题,《意见》提出了针对性政策举措。
一是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针对各方面关切的招标投标领域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等问题,《意见》从完善政策、规范招标行为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在政策制定方面,《意见》提出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规范招标投标政策制定,从源头上减少排斥、限制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同时,开展招标投标法规政策文件专项清理,对存在所有制歧视、行业壁垒、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的规定,及时予以修订或废止。在招标行为方面,规范招标计划发布,鼓励提前公示招标文件,同时加大招标文件随机抽查力度,对异常招标文件进行重点核查,减少招标文件中隐含的不合理限制条件。
二是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针对各方关于加强招标投标领域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等期盼,《意见》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在压实监管责任方面,《意见》提出要在尊重行业和地方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协同高效监管,通过编制行政监督责任清单等方式压实行政监督部门责任,并由地方政府按照领域归口、精简高效的原则明确主管部门和监管责任。在完善监管体系方面,招标投标领域的违法乱象与标前标后的管理不规范存在紧密联系,对此,《意见》提出强化多层次立体化监管,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监管,加强招标投标工作与投资决策、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通过这些举措,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同时,《意见》提出要完善
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移送线索的标准和程序,更好形成监管合力。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意见》还提出加快推广数字智能技术应用,制定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加快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全国互认,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同时,优化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招标投标电子交易系统。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意见》各项任务和举措落地,加快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与法国有关部门及企业达成三份合作文件
5月上旬,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法国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达成三份合作文件。李超介绍,合作文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交流、绿色发展和生态转型、航空领域合作等3个方面。
第一份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达成《关于加强部门间交流合作的意向书》,建立部门间交流合作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同法方一道发挥好机制作用,重点就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等方面,深入开展部门间交流对话,服务双方务实合作。”李超表示。
第二份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达成《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转型的合作意向书》,明确双方将根据各自不同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绿色发展和生态转型的公共政策,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和提高能效、塑料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同法方一道,加强政策对话,开展技术交流,推动两国工商界遵循“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商业规则、国际惯例”的原则开展项目合作,促进两国绿色低碳转型合作行稳致远,为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力量。
第三份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关于深化航空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长期以来,中国航空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空客飞机进入了中国民航机队,空客天津新总装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事实证明,航空领域的积极合作有利于密切中法两国友好往来。备忘录明确,双方将在航空及相关新兴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李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同法方一道推动谅解备忘录落实,积极做好两国航空领域合作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