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祖智慧时间:2024-04-26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祖智慧)2024年4月26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货币信贷处处长李军,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朱庆,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金小山,中国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仇高擎,江苏银行副行长丁总红,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是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陈建斌。
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朱庆处长介绍: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精准有力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致力于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2024年一季度,江苏金融总量继续较快增长,着力稳总量、优结构、降成本,有力推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和持续回升向好。
一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及新增贷款均位居全国第一,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减。2024年一季度,江苏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2万亿元,居全国第一。
分结构看,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上升,债券融资小幅减少。(1)各项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提升。一季度,全省各项贷款新增1.4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7.7%,比上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2024年一季度末,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5.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高出同期全国增速3.3个百分点。(2)企业债券、政府债券融资小幅减少。一季度,企业债券融资净额达1326亿元,同比减少727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3%,比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净融资724亿元,同比减少289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3)企业股票融资有所减少。2024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1亿元,同比减少168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0.4%,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二是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1)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速。2024年一季度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比年初增长10.9%。(2)基础设施领域信贷投放持续加力。2024年一季度,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2%,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7个百分点。(3)普惠小微融资继续“量增面扩”。2024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1%。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户数同比增长14%。(4)乡村振兴领域投入持续增强。2024年一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4.1个百分点。
三是各项存款增速保持平稳,定期化趋势依然明显。2024年一季度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6.42万亿元,同比增长9.9%,居全国第一。其中,居民与企业定期存款余额分别为8.84万亿元和6.38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和6.3%。
四是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3月当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76%、3.91%,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个、19个BP,处于历史低位。我分行开展的一季度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总体融资成本指数、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指数分别降至42.7%、40.61%,均处于50%以下“下降”区间,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货币信贷处李军处长介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重要方面。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总行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精心谋划、统筹推进,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我分行牵头起草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围绕完善组织体系、丰富产品服务、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工作联动机制,研究制定《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并提请省政府印发。
二是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创设“苏创融”政银产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支持逾4.1万户企业获得融资1911亿元,平均贷款利率4.04%。创设“人才贴”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为科技人才企业签发、承兑的票据提供便捷、优惠的贴现服务。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撬动发放科创贷款2485亿元,惠及企业9721家。
三是健全效果评估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效果评估方案》,设置定量、定性共25个指标,按季评估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效,并强化评估结果运用。
四是有序推进地方科创金融改革。成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出台省级层面试点方案,明确20条主要任务和举措。印发《关于建设南京市科技金融服务驿站的工作方案》,协同做好试验区建设工作。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贷款余额2.1万亿元,较年初新增1849亿元。
二、做好绿色金融文章,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健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牵头起草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提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30条举措。建立绿色金融省级部门联络员机制,发挥各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是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布《江苏省绿色融资主体认定评价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对企业开展绿色认定和评价,引导金融机构按绿色等级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制定《化工产业转型融资主体认定评价规范》,助力化工企业低碳转型。建设省级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三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绿色普惠政银产品“苏碳融”,对减碳成效好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制定《江苏省碳资产质押操作指引》《江苏省生态系统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操作指引》,指导金融机构在碳金融、支持生态价值实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开展创新。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4.1万亿元,较年初新增5363.2亿元,余额同比增长41.2%。
三、做好普惠金融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加大民营小微支持力度。落实好总行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结合江苏实际出台《关于优化金融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今年一季度,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873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总规模和使用率均居全国前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计划激励资金75.1亿元,撬动新增普惠小微贷款4802亿元。
二是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江苏省商业银行四贷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建立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专项活动,加大对个体工商户金融支持。推广金融服务顾问工作机制,快速精准响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三是推进乡村振兴纵深发展。联合相关部门出台“财政金融支农16条”,支持稳产保供、强村富民、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用好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不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
四、做好养老金融文章,支持养老事业发展
一是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江苏是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首批试点地区,我分行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对接等举措,充分发挥专项再贷款引导作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支持金融机构向20个普惠养老项目发放贷款2.73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2.8%,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和运营。
二是健全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在养老金金融方面,围绕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加大对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适老器械用具等领域信贷支持,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涉老金融服务方面,推动营业网点和金融客户端加快适老化改造,打造良好适老金融环境。
五、做好数字金融文章,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举办数字人民币宣传月、应用主题展等活动,有效提升商贸文旅、民生缴费等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水平。截至2023年末,全省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超4万亿元,交易总金额、消费金额均位居全国第一。
二是有力支持数字产业发展。着力在优化数字经济金融服务、强化数字产业资金供给、拓宽数字经济主体融资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加大金融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度。强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金融支持,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智改数转贷”。
三是积极推广金融科技创新管理工具。总行批复苏州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来,我分行积极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工具,制定《江苏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方案》。截至2023年末,全省已公示5批次共18项创新应用,有力强化了数字金融创新业务监管。
四是持续推动金融科技深度应用。指导金融机构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先行区,推动长三角征信链平台、“政银易企通”等应用顺利上线。通过开展金融科技知识技能培训、组织金融科技创新评选等活动,推动金融机构运用数字化渠道和技术创新金融产品。
下阶段,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将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总行工作部署,有力有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