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人机融合”是人类最后的选择吗?

来源:改革网作者:徐鸣时间:2024-04-10

这是一个科技的新时代,激动人心的科技新消息时不时让人感觉到振奋。这次令人振奋的人依然是马斯克。3月26日,马斯克向特斯拉全体员工发出邮件,要求北美员工在交付特斯拉车辆前安装并激活公司最新版的全自动驾驶系统(FSDv12.3),为新客户提供FSD试驾体验。特斯拉公司宣布:特斯拉将在北美推出新车限时一个月的FSD免费试用服务。特斯拉FSD系统采取了“端到端的神经网络”技术,完全依赖数据和神经网络,是一种纯视觉的自动驾驶系统。这次的特斯拉FSDv12.3不再是FSD(Beta)测试版,而是FSD (Supervised)监督版,迈向了监督式全自动驾驶的新时代。据许多北美车主的试驾测评反映:有小问题却瑕不掩瑜,整体令人印象深刻。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的成功推出是人类交通出行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

AI技术一如既往地向前发展,许多人开始推测人工通用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出现时间。AI技术发展超出预期,人们对包括AGI在内的许多定义都没有形成共识。一般认为,AGI是一种能够自主学习、自我优化,在多个领域执行复杂任务的人工智能。OpenAI公司的CEO奥特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以前很喜欢猜测AGI如何定义?AGI何时出现等问题。他现在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AGI的到来,世界将会产生重大变革。他并没有认为AGI一定要全面超越人类智慧,而是AI能够显著加快全球科学或经济的发展,那就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情。对AGI的可能实现途径,到目前为止,Transformer架构仍为主流,许多人认同:Scaling Law,即尺度定律,一种描绘系统中某些性质随着系统规模变化而按某种特定数学关系变化的规律。因此,众多AI公司都毫无例外地在布局超级算力,采用海量数据,相信“大力出奇迹”!他们对AGI的出现充满信心,AI大佬们乐观地估计5年时间,谨慎地预计25年时间,而OpenAI公司CEO奥特曼、英伟达公司CEO黄仁勋等则认为这个时间大约在2030年前后。

无论AGI如何定义,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超越人类智慧是大概率的事情。我相信大佬们的猜测,他们比我们更接近AI的真相,5~25年的时间并不长。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人类智慧如何在AI时代能够跟上人工智能发展的节奏,至少在未来人类仍能够理解AI解析的种种科学奥秘。这就涉及一个基本的问题:人类的大脑还有进化空间吗?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人的大脑是人类了解最少的自身器官。我们仅仅知道,人类所有的生物特性都是漫长进化的结果。从最直观的大脑容量来说,250万年前会打造石器工具的能人平均脑容量仅为630毫升,190万年前的直立人平均脑容量为1200毫升,智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差别不大,约为1400毫升左右;甚至有研究认为,人类已经度过了巅峰时期;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体格有所下降,脑容量也在缩小。我早年读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的《动物哲学》,非常欣赏他提出的“用进废退”思想。人类有了马车、汽车,奔跑的能力就下降;人类有了算盘、电脑,心算的能力就减弱。从人类打造第一块石器工具起,人类便愈来愈依靠外物的力量。可以说,工具成就了人类,也终将害了人类!

如果从算力、算法与数据角度,将人的大脑与AI相比较,人的大脑中的神经元好比AI中的算力芯片,大脑中的神经元生长受到了大脑容量和人体自身能量供应的限制,而AI的芯片数量却呈指数式增长。我们现在仍无法探知大脑的算法原理,但它的效率肯定比AI的Transformer架构高出了许多。从数据来讲,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引以为傲的文明成果。在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这些文明成果大部分转化为大数据,使得AI与人类逐渐共享。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在摄取人类数据的基础上将生成新的数据。到了一定阶段,AI数据的量可能超越人类数据的量。概而言之,人类现在算法上仍比AI略胜一筹,AI的Transformer不是最优解,耗费巨大能源,但在普通人的情感、精英人才的创造力、全体人类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力不能及的地方。

人类智慧要伴随AI一起成长,最终是不能困于人类的生物体。科幻小说家曾无数次设想人的灵魂脱离肉体,或与智能机器结合,或融入网络虚拟空间,变得与AI一样无比强大。现代科技发展为人体与AI的结合创造了一个现实的契机:这就是脑机接口技术。所谓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创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它可以采集脑部神经信号并分析转换成特定指令,实现“脑”与“机”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大脑植入特定芯片后,只需通过意念就能控制指定电脑及连接的设备。今年3月20日,马斯克所属的“神经连接”脑机接口公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视频直播,展示了该公司首名脑机接口设备移植者能够通过意念移动电脑屏幕上的光标。这名脑机接口设备移植者是29岁的诺兰阿博,他在8年前的一次潜水事故中导致肩以下瘫痪;而在视频中,诺兰阿博能够通过意念移动电脑屏幕上的光标并下国际象棋。目前,脑机接口技术主要用于帮助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和瘫痪人群等恢复部分能力。未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解析大脑信息,并与相应的电脑设备建立联系,真正实现人机融合。机器的智能体被人的意识掌控,躯体像变形金刚一样具备了无限潜能。如果说,人类现有的生物体状态是人体的1.0版,将来的机电体状态可能是人体的2.0版,未来的完全信息化状态则可能是人体的3.0版。未来可期,一切都皆有可能!

有人肯定会问:人机融合之后,人还是人类吗?我不由想起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赛博朋克文化,他们的口号是“高科技、低生活”。在科技极其发达的未来,给普通人一个变强的机会。我始终相信,多元的世界更精彩!(徐鸣)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