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4-04-07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近年来,北海市围绕打造区域性向海经济人才集聚区、面向东盟的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人名家汇聚地“一区两地”人才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本土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成长成才途径,落实配套政策和服务保障,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组合拳,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效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截至2023年底,全市各产业园区已集聚专业技术人才超7.2万人,国家级园区和孵化器数量位居广西第二。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和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总量均位居全区第二位。
拓宽渠道“引”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紧贴北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用人主体需求,创新出台人才政策,营造近悦远来的产业人才生态。一是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引育人才、成就人才、服务人才“三大行动”实施意见》《向海聚才”行动计划》以及教育、医疗、产业、国有企事业单位、名人名家、乡村产业振兴等6类人才引育办法,构建“1+1+6”政策体系。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细化30项具体任务。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类型人才的特点和需求,个性化定制资金支持和创业激励等有效举措,不断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吸引力”。近年来,累计引进知名专家72名、高层次创新人才339名、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2689名。二是改进人才招引机制。设立市县(区)两级人才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才引进、培育、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每年举办“春、秋”招贤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面向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才引智。创新推出自主荐才机制,赋予企业在人才工程评选中的“话语权”,每年遴选10余家人才密集、经济贡献大的头部企业,赋予企业“自主荐才权”配额,可直接推报人才纳入北海市“产业优秀人才”管理。三是出台柔性引才制度。利用“特聘专家”“候鸟专家”等柔性引才制度,打破地域、户籍、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的刚性制约,实现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契约管理为基础的非全职化人才引进。探索在深圳等发达地区设立“人才飞地”“科创飞地”,物色当地科研团队入驻搞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在北海孵化转化;引导北海重点企业在飞地设立研发机构,招引当地人才搞研发。近年来,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团队4个、教育顾问和特聘专家6名。
多措并举“育”才,激活人才队伍强动能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选导师、促科研、办比赛等一系列精准培养路径,厚植创新人才成长土壤。一是完善全链条全周期培养体系。结合“塑型强兵”计划,为每名青年人才安排2-3名导师,根据人才专业和特长明确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和安排工作岗位,定期进行胜任特征评估测评,递进式提升青年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开展党政青年人才“下马观花”调研实践活动、“我与珠城共成长”系列人才活动,推广试运营向海人才研习社,推动人才更好更快成长成才。二是深化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紧扣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产业链企业和人才链机构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供给调整匹配清单,支持职业院校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增设林浆造纸等急需专业,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近20个,人才培养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三是创新以赛育人机制。连续6年举办“双创”文化节和“双创”大赛,评选出96个优质“双创”项目,先后培训22批次初创者,培养1500多名“双创”人才。深入开展产业工人岗位练兵比武,承办2023年广西“八桂系列”劳务品牌3+N专项职业技能大赛“合浦月饼师傅”劳务品牌专项赛,组织开展烘焙、八桂家政、消防、快递员等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发现、培养、提升一批专业技能人才。
广开维度“用”才,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把人才使用与事业发展大局相融合,通过给位子、压担子、搭平台等措施,不断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一是创新岗位匹配晋升机制。打破定式用人模式,创新建立用人单位岗位和人才专项岗位“双岗晋升”机制,出台《北海市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专项领导职数办法》,统筹设立“领导职数周转池”,畅通人才上升渠道,按照“择优竞聘+分级把握+持续激励”原则,采取“民主测评+实绩考察”的方式,对提出使用人才专项岗位晋升的引进人才进行综合评价、横向评比,优先晋升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青年人才,切实让优秀的优先、有为的有位。二是实施“重点一线”培养模式。推动引进急需紧缺专业到重点项目、乡村振兴、应急处置等重点关键岗位进行锻炼,安排青年人才到乡镇、基层单位、信访窗口等直接面对群众一线压担子锻炼,推荐优秀人才到自治区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先进发达地区挂职和跟班锻炼,通过实战练兵,促进人才快速成长。三是搭建产才融合平台。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培植“工业树”、繁茂“产业链”,为人才提供更大发展平台,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硅基材料、高端纸业、新材料、能源等六大产业。实施产业园区提质计划,推动3个园区、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升格为国家级,其中海洋产业园区入选广西首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23年,我市新增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自治区级以上科创平台22家,
全心全意“留”才,优化人才保障服务
以“留才”为主线,聚焦人才需求,着力构建完备的服务体系,以一流服务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出台项目建设服务、促进就业创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开辟惠企惠才高效服务“直通车”,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北海实现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五连冠”,2021年、2023年两次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代表广西作典型经验发言。二是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大力实施教育“三三零”工程、“名医工程”,以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留才。按照三个标准评定产业高层次人才,给予不同等次的扶持奖金以及就医、购房等优惠待遇。截至目前,全市已认定27名产业高层次人才,发放奖励资金77.2万元、兑现企业扶持资金1.63亿元,集聚高端服务业企业576家。三是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成立名人名家服务中心,采取走访、座谈、慰问信等形式,加强与名人名家、优秀专家人才沟通联系,倾听人才意见建议,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定期选树一批优秀企业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北海工匠等优秀人才,深入挖掘、宣传人才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近3年来,累计选树120名贡献较大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