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江西石城: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吴金文” 将山区环境变优势“稻”路

来源:改革网作者:曾婧 黎金亮时间:2024-04-03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  江西高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该县山区环境为主,公司充分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将山区劣势转变为环境优势,采用渔稻共作技术生产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石城贡米”及国家名特优新名录和市级非遗技艺传承“岩岭稻花鱼”等山区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目前江西高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了国家级稻渔科技小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荣誉,全国百强乡土人才等诸多国家级荣誉,走出一条依靠现代科技发展山区生态农业产业的振兴“稻”路。

稻米飘香 发展山区生态农业

我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和节俭,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以人畜粪便和一切废弃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地力,这一现象深深触动了吴金文,他想更多的人也吃上健康的食品,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决定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

在多番寻找下,吴金文将目光转向了山区,通过不断试验,从当初的两亩试验地,发展到如今的6000多亩的山区绿色、有机稻渔共作的石城贡米产业。

充分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山区环境日夜温差大,生态链完整稳定,天然病虫害少,采用生物防病控虫技术,无需化肥农药便可种植出优质稻渔等农产品。

山区产品  绿色有机健康环保

现代科技的发展往往伴生着环境污染的加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影响消费者健康,造成大家各种病害增加,大家逐渐意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有机农业的安全食材。

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之上,运用微生物技术和专业的产品推动大健康农业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残超标等问题的频发,不仅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害。所以,着眼于大健康产业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污染问题,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微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响应国家号召,将推动有机农业作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将营养、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呈现给消费者。

品牌赋能 发扬稻作文化

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品质是核心,打造品牌是关键。公司充分挖掘“石城贡米”的历史文化,创建了石城县高田镇礼地村石城贡米富硒基地。在生产“石城贡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山区地理优势,重拾当地传统产业“稻鱼共作”,在水稻田中养殖稻花鱼,不仅如此,高田公司还培养专业人员学习当地的“岩岭稻花鱼”熏烤技艺,使得此项非遗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科技赋能 为稻渔产业“保驾护航”

在山区梯田环境,通过大自然的雨水冲刷,将山上树叶及杂草、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的粪便、山体微量元素等,源源不断的流入下游水田中,形成了大量有机质等植物需要的元素,生态链得到不断的有效补充更新换代,因此在山区农田根本无需化肥农药,便能种养出优质的稻渔等优质农产品。

因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好,野生动物丰富,天上的飞禽、山中的野猪、地上的老鼠等糟蹋稻渔产业现象严重,农户对此基本没有有效应对方法。以往都是采用稻草人模式驱赶,稻草人只能驱赶天上的鸟类,而且时间长了,小鸟熟悉套路后就没有效果,稻草人对野猪和老鼠基本没有一点作用,公司依托稻鱼科技小院研究团队经过多方寻找资料和方法,最后通过多次反复研究实验,采用物理声波辅助方法非常有效,自从安装声波防控设备后,基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糟蹋粮食现象,同时起到了增加了产量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阻断了因为飞禽走兽引起的虫害交叉污染源。  

目前,公司在石城县有渔稻产业基地6000多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从标准到包装,实现“五统一”模式保证品质。公司先后带动山区5个乡镇和560多户山区农民,稻渔产业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农户通过与企业合作,发展生态绿色有机稻渔共作产业,平均亩产值增加达3200元,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人员重新返乡加入山区生态农业队伍中。

(供稿:曾婧 黎金亮)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