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探秘“一条路”如何扮靓“一座城”

四川成都以找寻最美“回家的路”小切口托起服务社会“大民生”,4000余条社区绿道正连接成网汇聚成势,迸发出推动城市转型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3-18

□何广丙

人的一生要走过许多路,而在你心目中最温馨、最美丽、最闪亮的路是哪一条?最近,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届最美“回家的路”评选活动落幕。在全市23个区市县及市民、媒体的共同见证下,10条最美“回家的路”和15条最美“回家的路”优秀奖示范案例出炉。

在引发市民对标对表找寻答案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一条路”为何连续几届举办评选?这些路又有何特点?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一头连接着城市的生长,一头连接着居民的日常。”在接受采访时,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瞄准“一条路”的链接两端,让居民足不出街区、社区,就能体验到舒适度、美誉度、安全度、归属感“三度一感”便利生活场景。近年来,成都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寻找最美“回家的路”小切口托起服务社会“大民生”,不断做大城市服务半径、提升公园城市发展能级,已建成的4000余条社区绿道,正连接成网、汇聚成势,迸发出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转型的新质生产力。

打通链接“两端”探路开放型社区新生态

“儿童活动中心、昆虫科普馆、花语会客厅、童心坊、妈妈驿站等业态融合串联成网,一步一景,活力十足。”今年春节期间,成都市金牛区花照壁社区“一品天下大街”的开放型社区绿道(回家的路)颜值爆棚,引来市民、游客驻足打卡。

作为成都市第三届10条最美“回家的路”示范案例,花照壁社区绿道长2.6公里,覆盖4条街区、15个小区,总人口86494人,辐射区域超15万人。近年来,该社区不仅吸引了省内外政府部门学习考察和市民游客休闲打卡,更是成为探路开放型社区建设和城市转型的“靓丽风景线”。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距离深度老龄化社会仅有一步之遥。而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正引发关注城市发展的专家学者的担忧。

做大服务半径,让城市更有温度,一直是探路大城市治理的不变命题。“为打造温馨的家园社区,我们引入早教托育、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在丰富社区业态的同时,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更多交流。”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花照壁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时蓉说,在谋划绿道建设中,社区围绕打通链接城市与居民的“两端”发力,探路新型开放型社区新生态,现已构建“教育、养护、服务、游玩”四大儿童友好主题场景,涵盖5个“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城市,更需要有温度的‘软实力’衬托,成都探路开放型社区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四川省一位专注城市转型研究的专家表示,成都市推动要素向社区聚集,通过拓展多元休闲空间,不仅有助于提升社区吸附能力,而且还解决了大城市公共服务不足等难题。

如今在成都,像花照壁一样的“回家的路”社区绿道,已建成4000余条,它们将社区与生态绿地、公园、产业园区等进行串联,让市民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

重构城市空间推动历史与现代交融绽放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2023最美“回家的路”武侯区大学路绿道,则坚持公园城市理念,运用“微改造”方式进行更新,重塑华西坝的人文生活和公共空间,让破旧老街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作为百年老街,大学路以文化街道博物馆为载体,充分展现了民国时期的地域风貌,已成为城市文化新IP。”成都市武侯区公园城市局园林绿化发展中心负责人何波说,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中,武侯区十分注重空间的重构,创新采用“留、改、建”(即保留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工作模式,让市民的幸福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和集体记忆。”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副研究员吴军说,成都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中,一方面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充分利用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成果,展示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交融场景;另一方面,注重城市空间的重构,有力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一条街区就是一座城市地标,让老街焕发新活力也成为成都社区绿道提升的得力表现。在绿道建设中,成都特别注重历史文脉的挖掘、保留和延伸,不仅有机串联起了地域文化等重要节点和社区绿道,而且凸显了城市的知性美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如今的大学路,街巷与绿道、烟火与盎然相互交织,这条曾经的老街已蜕变成一条一直在生长的“街道博物馆”,已成为串联人民南路与新南路的城市新名片。

加速城乡融合构建公园城市新发展格局

自2018年公园城市建设首提以来,多地创新实践,探索公园城市实施路径。在四川省和成都市探索的基础上,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陆续发布公园城市规划,开启了全国公园城市特色化推进的多元模式。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和“示范区”,成都市在推动城市转型中,把深化绿色发展作为加速城市转型的主抓手,构建起了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回家的路)“三级绿道”,以及优化形态、提升业态、植入文态、提质生态“四种形态”,系统探索构建起了绿道体系。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让农村散居院落实现‘蝶变新生’,让‘回家的路’变得更加美丽。”成都市金堂县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林绍军说,红旗村的盘海柚里社区绿道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不仅盘活了产业发展引擎,而且串联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景致。

“公园城市建设点多面广,探寻城市更新模式和绿色发展生产力,是系统推进公园城市转型的核心。”吴军认为,近几年,无论是街区还是社区,成都市都下足了融合发展功夫,尤其是在推动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相融方面,充分体现了成都公园城市特色。

如今,只要你到成都街头走一走,公园城市的万千气象定能让你惊艳。该市正把广大市民的“期待感”转化为“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不断推动公园城市的生活品质节节攀升。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