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3-18

□贾若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不仅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了重点,而且也为我国不同地区结合自身优势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

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差异性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各地区不可能套用一种模式,“一样化”或“齐步走”式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形成既符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导向要求、又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从而推动不同地区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同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要增强全国区域发展“一盘棋”意识,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找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加强区域间融合互动中拉长自身长板,协同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跨区域融合和错位竞争,不断将自身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从而在全国层面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使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相适配,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相适应。

发挥区域重大战略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带动作用。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发挥区域重大战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一是充分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动力源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优势,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渠道,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开辟市场竞争新赛道,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闯新路,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充分发挥长江、黄河联动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纽带作用,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重点优势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多极点支撑、多层次联动、网络化发展的格局。发挥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加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的协同融合,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溯江而上梯次高质量发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兰西城市群在黄河流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引领黄河流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隆起带。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支撑国家江河战略实施,切实将长江黄河打造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勇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梁”,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示范,并引领带动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东部地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充分发挥自身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统筹扩“增量”和优“存量”,以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和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部地区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崛起。西部地区要在继续做好生态大保护的基础上,围绕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从更大的区域和更广的领域统筹资源要素,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地区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需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东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综合研究室主任)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