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为美丽中国增彩让亿万人民受益

我国连续30多年保持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3-18

□本报记者田新元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全年完成造林399.8万公顷、种草改良437.9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90.5万公顷,国土绿化工作取得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绿水青山,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10多年来,我国森林面积由31.2亿亩增加到34.6亿亩,森林蓄积量从15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94.93亿立方米,连续30多年保持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28万亿元,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创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正是植树好时节。近日,河北省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深入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切实做好2024年国土绿化工作的令》签发,要求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确保高质量完成600万亩营造林、5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任务。

河北省有关部门表示,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加大地方财政投入,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予以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建立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

2023年底,广东省发布第3号总林长令——《关于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的令》,要求开展山上造林,要盯紧200万亩林分优化、200万亩森林抚育等重点任务。其中明确,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采取以奖代补、先造后补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

山西省印发的《山西省林长制激励示范县示范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统筹实施国土绿化重点工程,创新投入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

众所周知,林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且造林绿化多为生态价值,如何提高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各地都在探索。

在山西太原西山地区,由于煤炭开采等原因,形成了约112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太原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方式,目前已建设18个城郊森林公园,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余万亩,治理破坏面1万余亩,林木覆盖率由不足20%上升到86%。太原的“西山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已编入《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程报告(2021)》。

2023年,《四川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布,探索将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作为鼓励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明确,社会资本可通过以下方式在生态保护修复中获得收益: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利用获得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对投资形成的具有碳汇能力且符合相关要求的生态系统,申请核证碳汇增量并进行交易;通过经政府批准的资源综合利用获得收益等。

加快改革厚植美丽中国底色

保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中国,离不开各项改革的持续推进。

近日,福建省政府制定印发《福建省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实施方案》。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全国首位,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首位,林业产业总产值居全国前列,2023年被列为全国建设的三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之一。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加强森林经营、保障林木所有权权能、积极支持产业发展、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八项主要任务。该方案鼓励地方和基层积极探索,支持福建、江西、重庆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精耕细作一批改革“试验田”。

2024年,福建省将通过十大举措建设先行区,并颁布实施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措施,不断深化林改,破除瓶颈制约,促进林业绿色发展、林农增收致富和林区繁荣稳定。

福建省明确,推进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推广三明林业碳票、南平“一元碳汇”、龙岩司法碳汇等创新做法,加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

福建三明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也是探索集体林碳汇价值实现的先行者,林业碳票是三明推动林改的重要举措之一。2021年,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领取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该碳票共涉及3197亩集体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卖出14万多元,“碳票”变“钞票”,青山变“金山”。

不只是集体林权改革,林长制改革也在加快。

江西省地方标准《林长制工作规范》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个林长制省级地方标准。

2023年,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建立健全督查考核与激励鞭策相统一的工作机制,优化完善林长制考核评价指标,扎实开展2023年督查考核工作,林长制引领作用不断强化。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共有各级林长近120万名,初步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林长制建立之初,保护管理的主要对象基本上是森林资源。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拓展,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各种生态资源陆续被纳入林长制,从主要管森林到生态领域全覆盖。

久久为功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今年,我国计划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亿亩,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即“双重”工程)。

“双重”工程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共同研究编制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首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的综合性规划。规划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提出9项重大工程47项具体任务,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2023年,我国组织实施了96个“双重”工程项目、25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久久为功,效益渐显。太原西山示范区近年来减排二氧化碳近百万吨,污染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成为城市“绿肺”“森林氧吧”。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给辖区100多个村庄带来了近万个就业机会,实现了惠民富民,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成为太原全市文旅产业的主要增长极。

数据显示,目前三明市累计制发林票总额7.28亿元,惠及7.8万人,全市11个县(市、区)411个村开展“林票制”改革试点,试点村每年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三明市市长李春表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更是碳库。三明市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持续深化林改,是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效路径。

南平市顺昌县通过搭建“森林生态银行”平台,打通了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通道,有效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

2023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28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5.31亿人次。实现以经济林为主的森林食物产量2.26亿吨,其中,油茶、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950.1万吨。加快落实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国完成新增种植、低产林改造68.2万公顷,全年茶油产量达到80万吨。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棵棵树木长起来,一片片青山绿起来,一个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中国正向我们走来。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