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汲取传统文化智慧弘扬婚嫁文化新风

——保君文化创始人燕保君的婚俗新风体验区项目实践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3-04

□王炎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只有万千家庭兴旺,国家才能繁荣兴盛,而家庭则始于婚姻。

婚姻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各种婚嫁习俗,这是人们适应自然、社会的必然结果。它的不断演进变化,有助于形成和谐婚嫁新风尚。

婚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

婚姻乃人生大事,不仅对于个人有着重大的意义,婚姻形成的家庭更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婚俗文化也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繁衍的发展,原始的生殖繁衍行为逐渐地烙上了文明的印记,并相应地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制度、礼仪与习俗,这便是婚俗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婚俗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婚嫁文化就是来研究婚嫁的起源、发展、演变特点等内容,也包括承载婚嫁文化的各种物质因素。

在中国,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仪式,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和家庭的向往。婚姻与婚俗习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但如今,中国人的婚姻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婚姻被视为传承家族血脉的一种方式,重视门第和世家的门当户对,追求婚姻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观念变革,婚姻被赋予更多的个人意义和情感价值。中国人对于婚姻的意义和目的,有着更加多元化的认识。

一方面,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人希望通过婚姻来继承家族血脉、延续家族传统,实现家族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婚姻的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婚姻的情感价值,将其视为共同生活、互相扶持的伴侣关系,希望在婚姻中找到彼此的精神寄托和情感支持。

着秀禾服、挑红盖头、行结发礼、喝合卺酒、跪拜天地……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保君文化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创新打造中式传统婚俗体验游项目,着力转变村民观念,倡导婚礼简办,将中国传统婚俗文化融入民俗文化传承事业当中,着力探索出一条乡风文明实践新路子。

婚姻文化在新时代面临新挑战

保君文化倡导树立的婚嫁新风尚,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婚嫁习俗面临的一些“痛点”问题。在现代社会,个人选择和婚姻自由化逐渐成为主流,婚姻的目的和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但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女性的婚姻观念和角色分工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束缚。

首先,社会经济背景是影响婚姻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状况是婚姻观念变化的重要原因。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婚姻的品质和质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尊重、平等和共同理想的基础之上。同时,经济压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或不婚。在大城市,房价、教育费用等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年轻人压力倍增,很多人选择暂时不考虑婚姻或延后婚姻。

其次,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也对婚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样性,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婚姻被认为是家族延续的手段,更强调家庭责任和孝道,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更注重婚姻中的感情和品质。

再者,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婚姻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更注重个人的意志和选择。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更倾向于以婚姻为基础的平等关系,追求婚姻中的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更加注重婚姻中的感情和品质。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婚姻中的文化差异影响也越来越凸显。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各族群体的婚姻观念也存在差异。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传统的包办婚姻和跨族群婚姻仍然是主流,而在一些大城市中,个人自由和平等更受到重视。这些文化差异也会对婚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此外,媒体和网络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婚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媒体和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使得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观点,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对婚姻的认知更加全面和多元化。通过电视、电影、杂志、网络等渠道,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婚姻模式和观念,这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思路和视野,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婚姻观念,从而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婚姻观。

当然,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涉及婚姻的负面新闻和信息很多,例如离婚、婚外恋、家庭暴力等,这些负面信息容易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惧,对婚姻观产生消极影响。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人们对婚姻的自由化和多元化的态度会更加普遍。

推出“月老文化节”促进社会和谐乡村振兴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句俗语叫“千里姻缘一线牵”,意思就是两个人的姻缘不在于距离远近,而是在于有个牵线的人,把姻缘牵在一起。月老就是那个“牵线之人”。后来人们用“月老”泛指“媒人”。

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学者燕保君,祖上四代都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燕保君自幼对弘扬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从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启示,创立了“月老文化节”,即每年阳历7月7日至农历七月初八举行的一个弘扬56个民族婚俗文化的特别节日。“月老文化节”旨在为天下未婚人士做好婚前指导,也为已婚男女做好婚后疏导,定制56个民族婚俗、风情文化等从相亲到订婚的特色系列活动。其宗旨是通过各位“月老”的言传身教,推出一大批践行全新风尚的婚嫁典型,从而影响更多新人践行社会责任,做到对爱人忠诚、对家庭负责、对子女爱护、对父母敬重、对朋友诚信、对社会奉献。截至2023年7月7日,“文化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俗文化创新的神奇魅力。

“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印记,一直在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教育了一代代人不忘先祖,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月老文化节’的创办便是以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促进多民族融合为核心理念,而形成的这样一个节日庆典。”提起这个节日创办的初衷,燕保君这样阐述。

2023年11月1日至3日,民政部在浙江舟山召开全国婚俗改革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地更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任务部署落实。一要明确改革重点。要持续完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探索推动辅导服务向线上和基层地区延伸。要扎实做好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等婚俗陋习治理,更加旗帜鲜明倡导简约适度婚俗文化,让文明健康婚俗风尚成为时代主流。要持续传承良好家风家教,鼓励创制婚俗改革类公共文化产品,营造婚俗改革更浓厚氛围。二要创新实验载体。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在公园等有标志性意义的场所。鼓励探索将婚姻登记与公益事业联系起来,积极举办有特色的集体婚礼、慈善婚礼、绿色婚礼等,不断引领新时代文明婚俗风尚。三要规范婚俗礼仪。要加大对我国传统婚俗礼仪的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研制婚俗礼仪标准,加大倡导推广力度。

当前,我国婚俗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通过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让每个家庭更和谐,让婚嫁市场走向规范化、健康化,让已婚家庭保持幸福美满,立足乡村,建设乡村,爱护乡村,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者和文化传承人需要直面的一个时代问题。对此,燕保君先行一步,做了有益探索,以一己之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联合各地“月老”团体共同打造324家婚俗体验区,用一个充满情调和爱的节日,把每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让各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得以交融汇聚,不但契合了当今国家发展的需求和主流趋势,更为我们每个人建设和谐家庭、共建和谐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燕保君积极响应政策,结合“月老文化节”等大型公益活动和以往社会婚俗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起草了《中国各民族婚俗礼仪内容指南》,并得到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批准作为团体标准进行立项,将进一步集思广益,分析、讨论和评价。此举旨在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婚俗文化参考价值,从特定视角察看不同民族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关于信仰、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从而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传统的、民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婚嫁文化。

“总体来说,婚嫁这个问题,里面包含很多因素。又因为其涉及千家万户,每一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能订立一个团体性的标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从逐步提倡全新的婚嫁风尚入手,纠正人们的社会价值观,让更多人明白,只有家庭的和谐幸福,才是所有人保障自身幸福的基础。”燕保君说。

另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带来了婚嫁产业的差异化,而各种婚嫁陋习也充斥在乡村中。“月老节”就是要激浊扬清,让充满正能量的婚嫁风尚改变世人对于婚嫁流俗化的看法,用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带动文化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汇聚中华民族56个大家庭的婚嫁文化精髓,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得以互相交融汇聚,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打造全新的婚嫁理念和风尚,从而保障社会稳定与家庭和谐。

2024年将迎来第七届“月老文化节”,活动将进一步融入燕保君亲自撰写的家庭和谐文化《婚前指导·婚后疏导》系列讲座课程,系统全面地为广大未婚和已婚人士作出构建幸福婚姻的深度指导、引导和疏导,推动和谐美满成为家庭生活的主旋律。“月老文化节”的品牌效应已收获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高度重视,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以连云港市为例,2022年5月30日,海州区民政局便联合连云港市保君书院,为花果山街道的广大群众开展婚俗文化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促进了婚姻家庭和谐稳定,营造了浓厚的婚俗改革氛围。

目前,燕保君正在积极与各地开展合作,建立婚俗改革体验区服务点,为无数新人提供婚前、婚中和婚后服务。“月老文化节”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他希望通过举办相关节日活动,从创新婚俗习惯的角度,以民间参与的方式,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并且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形成新的文化风尚。

(本版图片由北京天秘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