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2024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进行重要部署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李黄安时间:2024-02-29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文/图 李黄安)日前,2024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委一号文件>)向社会公布。文件对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

近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朝辉对《省委一号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

孙朝辉说,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主题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明确乡村振兴抓什么、怎么抓。文件共6个部分31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条底线、三个提升、四项保障”。

“一个目标” 两条底线

聚焦“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两条底线”,就是要守牢粮食安全的底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粮食安全底线上。文件提出,重点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5659.3万亩以上、产量435.3亿斤以上,大豆播种面积170万亩以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16.4万亩以上。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打造一批面积大、可持续的吨粮片、高产片。推广水稻综合种植模式,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00万亩以上、稻菇轮作3万亩以上。完善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推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坚行动,落实4004.59万亩耕地保护和3545.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机械强农。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上。文件提出,重点要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充实完善覆盖全省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系统功能,增强监测帮扶的科学性、及时性、精准性。完善衔接政策和措施,分类推进重点帮扶县、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优化扶贫(帮扶)项目资产管理运营模式,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安置社区治理服务,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文件提出,重点要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深入实施“头雁引航、雏鹰振飞”农业产业化行动,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全面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等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茶叶、中药材等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0家,超亿元企业960家以上。

二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文件提出,重点要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打造赣东北、赣中、赣西南、赣南等4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着力培育30个左右省级示范乡镇、300个以上省级特色精品示范村。按照“省级主建、市县主用”原则,构建“一网统管、一屏统览”的农业农村一体化数字平台。

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文件提出,重点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浦江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优化村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完善村民议事决策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清单制、积分制、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

“四项保障”:强化组织保障、投入保障、人才保障和作风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文件提出,要重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

二是强化投入保障。文件提出,要重点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领域信贷服务模式;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专项债券资金需求。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文件提出,要重点加大农业产业带头人、企业管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营、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训高素质农民2.5万人以上,开展电商、直播带货等培训1万人次以上;落实基层人才招聘、评价倾斜、待遇保障等政策。

四是强化作风保障。文件提出,要重点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持续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

突出了对标对表、融会贯通、农民增收、可感可及等特点

总体来看,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了对标对表这个原则。文件总体框架严格对标中央一号文件,对党中央提出的任务一条一条进行了细化实化目标化,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落实。

二是突出了融会贯通这个要求。文件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融会贯通落实到我省乡村振兴具体实践当中。比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系统观念,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推进乡村规划编制、产业发展、整治建设,探索“整村经营开发”模式,精准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品牌;等等。

三是突出了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文件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加快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增加经营性收入。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工资性收入。

四是突出了可感可及这个根本。文件重点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切实加以解决。比如,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机制,推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