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党建政务

武宣县黄茆镇:以“345”模式 推动基层党校高质量发展

来源:改革网作者:王江 黄秀棉时间:2024-01-29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王江 黄秀棉)来宾市武宣县黄茆镇以建好建强建优基层党校,打通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为目标,通过打造“三级阵地”、选配“四类师资”、聚焦“五类课堂”的“345”模式,创新党员教育新载体,奋力推动新时代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三级阵地”增效力

在区市县党校的指导下,黄茆镇党委认真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突出阵地特色。一是完善硬件基础。有组织机构、教学场地、培训计划、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并积极向上级争取桌椅、电脑、空调、投影仪等设备及资金,不断完善提升三级党校各项办学基础设施。二是建立党校培训体系。探索建立“镇-村-屯”三级联动的党校培训体系,围绕“镇级重点培训、村级普遍培训、屯级兜底培训”的方式,形成以镇级党校为主体,8个行政村、N个屯级党校为延伸的“1+8+N”运行模式,打通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使党校真正成为农村党员学习知识、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三是强化信息共享。一方面,全镇8个行政村村级党校均开通了农村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党校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党校架起一座党群“连心桥”。村里党员群众有任何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可以在党校面对面交谈,平心静气化解。例如,2023年初,黄茆镇新贵村计划扩大澳洲淡水龙虾框架养殖规模,但因项目需使用集体土地面积3亩,部分党员群众意见不统一,导致项目一度停滞。黄茆镇分别利用镇、村、屯党校阵地先后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5次,党员代表大会3次,并以公开党课的形式统一思想,征求到意见建议16条,现场化解矛盾纠纷7件。目前,新建澳洲淡水龙虾框架养殖基地占地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养殖规模达40万尾,预计每年可增加不低于4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

选配“四类师资”强实力

一是选配优良师资。黄茆镇积极拓宽党校师资力量渠道,坚持“上级专家教授聘请一批、镇党政领导班子选聘一批、优秀党员干部选拔一批、乡土人才优选一批”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实际授课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四类师资”队伍。目前全镇党校共有178名教师,其中来宾市委、武宣县委党校特聘讲师共8名,党政领导干部12名,村级党员干部125名,并优选一批业务骨干、乡土专家等33名,充实进各级党校师资库中。二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师资库的建设和管理,定期进行日常维护与信息更新,确保师资库管用、稳定、高效。由专人对教师授课课件的内容格式和教学方式等逐一审核把关,确保每一堂课都能讲深讲透。课后组织学员填写《授课质量评估表》,从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对课程质量进行评分评价,然后将学员意见建议反馈给授课老师,不断提升教师授课质量水平,并作为师资库动态管理的参考依据。三是打造多元课程体系。“四类师资”根据不同领域党员、群众特点,为学员“量体裁衣”“靶向授课”,党校先后开设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农业实用技术、民族团结、山歌传唱颂党恩等课程,有148场次,培训党员、群众1.5万人次,广大党员、群众受益匪浅。

聚焦“五类课堂”准发力

黄茆镇以基层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五类特色课堂,不断增强党员、群众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理论课堂”,镇村屯三级党校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将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党员干事创业的动力。近年来,镇村屯三级党校持续为基层党员带来精彩生动的理论盛宴,黄茆镇多次获评来宾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打造“红色课堂”,黄茆镇党校深挖镇烈士陵园、玉村村史馆、大塘屯文化长廊等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打造红色教学点5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等实践活动20余场次;打造“云端课堂”,镇村屯三级党校依托网络,建立网上党支部党员微信群,通过直播功能,年内为全镇229名外出党员定期推送党课视频、党员教育展播片等40部,开展线上教育培训57场次,及时解决党员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形成功能完备的线上教育矩阵,确保外出类党员学习教育不掉线、不断档;打造“乡间课堂”,以党校为平台,不定期邀请市、县级专家及科技特派员为群众授课,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在玉村设立“党建+基层治理”、“党建+红色文化”、“党建+特色产业”3个开放式教学点,实现了学习方式向“乡间课堂”拓展延伸,促进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玉村灵口屯依托泉水的生态优势,辐射带动周边种植番木瓜2000多亩、发展泉水优质稻3000多亩、太空莲500多亩、清泉鱼立体养殖100多亩、砂糖橘和沃柑产业500多亩等,有效提高群众收入;打造“擂台课堂”,尚文村将党校阵地延伸到“千亩百泉鲜果”产业示范园,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开展理论实操“擂台赛”8场次,让能人亮才智聚本领,主动为乡村振兴出点子、为产业发展谋路子,促使广西登高集团、北京驰普单板自动旋切智能烘干项目、漓源金陵饲料项目、金陵国家级生猪全产业链示范园区生猪养殖基地扩建项目等重大项目落户黄茆镇,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黄茆镇党校、大浪村党校、灵口屯党校获评为全区推进乡镇、村、屯党校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先进单位。近年来,黄茆镇培养出了“全国最美家庭”郭婷、“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郭以录、广西“新时代好少年”黄文宝、来宾市“优秀土专家”蒙郑波等先进典型人物40余名。下一步,黄茆镇“镇-村-屯”三级党校将牢牢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完善优化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切实将党校打造成为基层党员凝心铸魂的主阵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