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李黄安时间:2024-01-26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强调要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着眼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江西省委提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这就需要先立后破,系统谋划构筑新能源体系,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但由于江西省经济发展需求、能源资源禀赋、科技水平等客观因素,能源领域还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难。近五年,江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 3.23%。未来五年,工业领域新型产业中,如数据中心等依 然是高耗能项目;交通领域能耗将伴随高铁及航运线路的新增而 不断增长;建筑领域的用能增量也将随着“一主一副、两翼联动、 多点支撑”区域发展格局的推进而不断增长,耗能最大的三个领 域都将面临能源总量持续增长的局面。
二是能源强度下降难。能源强度下降的浅层次节约和集约化 发展都已经发掘殆尽,近五年年均下降 0.0145。从三大领域看, 绿色技术突破难度逐渐加大,工业领域关键节能降碳技术仍处于 研发设计阶段,交通领域绿色出行模式替代仍存困难,建筑领域 绿色建筑发展不足。
三是能源结构优化难。近五年江西省能源数据显示,化石能源中煤炭和石油占比年均下降 0.76%和 0.96%,新能源发电占比年 均增加 0.81%,能源结构优化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难以 大面积接入现有电网。
在江西省两会上,江西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西省总支部副主委, 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青华建议:
多措并举构筑新能源供给体系。立足江西自然资源禀赋, 进一步加快风电和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开发生物质 能,加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大力开展储能应用,实现规模化效应,形成源—网—荷—储全面 布局。
协同发力推进新能源技术体系。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 的突出优势,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 新能源研发项目,加大储能技术、绿色氢能、小型核能、光伏一 体化等领域的攻关力度。加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推 广利用,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
因地制宜完善新能源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多领域新能源的 统计监测体系、全面参与的市场交易体系、区域协同的资源配置 体系、多部门联动的实时动态响应体系,切实提高新能源使用比 例,积极打造并大力拓展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工厂、绿色建筑 等多场景示范典型,推动新能源示范落实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