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1-17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程晖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20%,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也将伴随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该《意见》是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国家级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表示。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我国产业门类全、产业链完整,具有发展银发经济的产业基础。
数据显示,从重点产业来看,银发经济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养老照护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8.7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83.2%;老年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数超过1.27亿人,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6986家;康复辅具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康复辅具制造业销售收入、制造业采购研发设备金额、制造业研发费用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此外,抗衰老产业、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金融、老年旅游、适老化改造等产业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产业形态不断丰富,供给体系初步形成,但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和需求结构变化相比,仍存在总量不足、品质不优、效益不佳等问题。”刘明坦言。
“像英国、日本等一些老龄化先行国家都非常重视银发经济,如英国在2017年发布《产业战略白皮书》,将应对老龄化社会大挑战作为全国未来重点发展的四大挑战性产业之一,日本在1986年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美国银发经济重点关注助老送餐、住宅适老化改造、医疗保健、老年医美、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持续照料退休老人社区,欧盟侧重在智能家居、住宅适老化改造、老年教育、银发旅游、健康管理等领域聚焦发力。”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人口室主任、研究员胡祖铨告诉本报记者。
根据《全球银发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银发经济规模占同期GDP比重分别为36.5%、30.6%、28.8%、30.4%、22%。
而相关测算显示,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6万亿~7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6%,潜力巨大。
“因此,《意见》把‘扩大产品供给、提高质量水平’作为优先环节,重点开展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行业组织效能、推动品牌化发展、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拓宽消费供给渠道等六大行动,从总体上力求迅速形成规模。”刘明表示。
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
“银发经济是大民生,我国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既包括传统的‘衣、食、住、行、用’等实物需求,也包括‘康、养、文、旅、服’等服务需求,还有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这些新型需求。发展银发经济,扩大多层次多样化产品服务供给,将极大增进老年人福祉。”刘明谈道。
《意见》指出,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其中包括:引导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等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拓展居家助老服务,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引导老年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局,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丰富老年文体服务,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我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口大国,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要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路径,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优势,一方面,要坚守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另一方面,要发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不同组织在扩大供给规模、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多层次民生需求的作用,壮大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璐告诉记者。
扩大产品供给培育潜力产业
在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方面,《意见》指出,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和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提升行业组织效能,支持组建产业合作平台或联合体。推动品牌化发展,培育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
在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方面,《意见》强调要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抗衰老产业,推动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
在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意见》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用地需求,支持利用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李璐认为,下一步,要坚持问题导向,从顶层设计入手,将服务对象拓展至全人群,统筹推进“为老+备老”“消费+投资”“解决急难愁盼+培育潜力产业”等不同板块和功能,构建支持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土地供应、资金引导、金融信贷、税费减免、人才支撑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鼓励各部门各地方以及国企、民企、创新平台和科技机构,齐心协力、添砖加瓦,共同赋能银发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推动极具发展潜力的营养保健、康复辅具、养老金融、适老化家居等细分行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银发经济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支撑功能,向全世界展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模式”的全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