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当好“三部”职能定位 助力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

——访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4-01-15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华铭  张海帝

2023年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全省发展改革工作怎么干?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

陈军介绍说,2023年,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出五方面主要特点:一是质量更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位次前移。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3个月保持全国第一位。二是效益更好。2023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6%、位居全国前列。预计202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率降低至13.5%左右。物价总体保持平稳。三是结构更优。2023年前11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8%,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23个月保持18%以上,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安徽省发电新增并网装机的80.9%。四是活力更强。2023年前11个月,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5562个,实际到位资金1.3万亿元,其中来自沪苏浙的项目个数和到位资金分别占63.6%和60.1%;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3%。五是优势充分释放。“新三样”爆发式增长,2023年前11个月,全省汽车产量217.8万辆、增长42.7%,新能源汽车产量78万辆、增长63.2%,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保持全球前列。引江济淮航运工程通航试运行,纵穿江淮、直通长三角的水运大通道初步形成。

陈军指出,2023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总引领,以优化工作机制、提升系统效能为强引擎,聚焦当好综合参谋部、创新实战部、改革推进部三大职能定位统筹发力,为全省奋力走出新时代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作出积极贡献。2023年12月15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走访调研省发展改革委时,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执行得好、重点产业谋划得好、服务大局保障得好、工作创新开展得好”,充分肯定了省发展改革委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大量高效工作。概括来说,有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彰显。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四个以学”,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清单制+责任制”抓党建,推进党风廉政、意识形态、法治机关等建设整体提升。坚持一支部一品牌,创新开展“筑堡垒、亮品牌、强功能”行动,5个支部党建做法入选全省及省直机关典型案例。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连续13年举办发改青年论坛,塑造了发改青年学、说、行的品牌矩阵。

二是聚焦优化工作落实相关机制,系统整体效能持续提升。先后推出深化“一改两为”20项行动、制定践行“六破六立”落实“五大”要求40条举措。出台优化工作全流程闭环管理等机制,进一步推动工作谋划、落实、督查、复盘、总结、宣传、监督高效衔接。建设运行“有效投资E服通”线上调度平台,深化中央预算内资金管理“251”工作机制,在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评价中列全国第八位、比上年前进14位,为历年来最好名次。

三是聚焦当好“三部”的职能定位,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努力当好综合参谋部,加强战略谋划。研究制定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等一批综合性、专项性文件。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加强政策研究。常态化开展对照学习沪苏浙、政策动态解读、“1+X”综合调研,形成“头尾经济”“新三样”等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加强形势研判。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动态优化并按季度组织经济运行分析评议。

陈军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安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和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扣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以高标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忠专实”“勤正廉”,深入践行“六破六立”、全面落实“五大”要求,以“提效率、强效能、重效果”专项行动为牵引,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努力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走好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谋大事、挑大梁、担重责、作贡献。

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把投资和项目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贯通规划计划、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全链条,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融合,进一步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助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牢固树立“向海而兴”的理念,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