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戴荣和 辛亚娟 刘罗友时间:2024-01-09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 近年来,江西省乐安县公溪镇以创建“省级人大代表联络示范站”为抓手,强化代表履职为民能力建设,探索做好“四道加法”,用活人大代表、党员群众力量,力求实现“矛盾在村调、难处在镇解”,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代表+力量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公溪镇人大坚持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同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紧密联系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基层代表工作站(室)提质增效。利用人大代表熟悉基层实际情况、清楚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挥好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全镇56名各级人大代表,融入到多方力量组成的乡村治理网格中,通过依托“工作站(室)+人大代表+乡贤+群众”组织体系,形成了组织引领、代表带动、乡贤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的能力。
(图为荷陂村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组织乡贤胥兴宏捐资助学8.69万元)
“自治+网格管理”,凝聚治理合力。公溪镇人大通过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镇村民代表大会、调委会、红白理事会、治保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各类自治组织健全和完善,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水平;主导制定乡村治理网格管理操作规范,让网格员在开展对所负责网格工作中有章可循,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民情民意清、矛盾隐患清;引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等写入村规民约,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力地推行管理职能、民生服务、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反馈等在网格内运用。据了解,该镇健全了11个村(社区)级网格、62个组级网格、680余名网格员的治理网格,实现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全覆盖。
“法治+多元调解”,强化治理机制。该镇人大坚持在党委领导下,立足人大代表职能职责,通过“法进圩日”、“公益诉讼江西行”、说法话事会等活动形式,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推送民法典、防范电信诈骗、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行“代表守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带动机制,通过示范户的日常带动与和睦邻里关系融入,实现以德治人、以法管人、以情感人的乡村治理方式转变。联合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公开式矛盾纠纷调解活动。同时,代表们还通过出站访选民活动,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推动依法予以解决。2023年,全镇共化解各类“微纠纷”136件(次),力促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图为县人大组织视察镇多元化调解中心)
“德治+文明创建”,培树文明新风。公溪镇人大为把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贴得更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白理事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以典型引领带动乡风文明建设。以“代表+乡贤+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长效化,营造社会和谐、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年来,该镇先后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12次、共有168名群众获评,提升德治教育成效,正是通过多种形式密切联系群众的开展,推动了人大工作在乡村治理中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供稿:乐安县人大常委会 戴荣和 辛亚娟 公溪镇人大 刘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