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4-01-05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金田镇始终聚焦党建引领,持续在村庄“美丽”上做文章,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用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持续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社会氛围,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强政治引领,用文明“指引”方向
压实党建责任,筑牢坚强堡垒,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基层治理主心骨作用,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乡风文明的首要任务来抓,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与推进乡风文明同安排、同部署,用好村级活动阵地,建立党员先锋队、新时代文明实践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三队融合推进机制,以村党组织为主导,制定完善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抖音、快手、大喇叭、宣传单、宣传条幅等线上线下方式加强宣传引导,使村规民约“看得见、有标杆、记得住、能管用”。坚持党建引领村规民约制定,以“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为主题,通过村党组织引导,全镇19个村(社区)把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纳入村规民约,组织村民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择优选择2-3名群众基础较好的老党员担任移风易俗宣传员,引导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金田镇19个村(社区)全部都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发放《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2万多份,开展“沉浸式”宣传,切实提高村民群众知晓率,营造大力支持移风易俗的浓厚。
强党员意识,用行动“带头”示范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金田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移风易俗“六个一”活动,即进行一次广泛宣传、组织一次专题学习、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策划一次微创作宣教活动、开展一次典型展示活动、作出一次党员公开承诺,动员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做好榜样。在街道、村庄显眼处悬挂横幅、张贴标语2000多条,1千多名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签订公开承诺书。同时,把党员承诺践诺情况作为年底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星级党员创评活动,督促广大党员自觉履行承诺,用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地,形成文明、绿色、节俭的文明新风尚。
强组织建设,用政策“营造”氛围
全镇组织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把移风易俗纳入培训重要内容,确保移风易俗理念入脑入心、政策要求落实落地。实施“乡村振兴月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7413名在家群众签订《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承诺书》,征求移风易俗意见建议340余条次。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儿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选出“星级文明户”95户,将移风易俗工作和道德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在全县掀起崇尚好人、礼遇好人的文明新风。
强志愿服务,用文明“浸润”乡土
金田镇党委政府大力抓好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5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实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志愿队紧紧围绕理论宣讲、医疗健康、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开展“春风送暖”“文明创建”“农村娃的梦想书屋”等志愿服务,定期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温暖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和谐、温馨的金田村发挥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作用。常态化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救助供养、志愿服务、帮办实事等方式,让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老有善养、幼有优教、困有真帮。
强环境治理,用文明“塑造”善美
为进一步培养好家风、传播好风尚,积极营造注重家教、传承家风的良好氛围,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优良家风动起来、活起来,不断提升乡村“颜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152次,服务时长达12063.2小时,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激励全体党员同志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家风促社风带民风,逐步形成“我参与,我受益”、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结合“红格善治”工作机制,由网格员组织各家各户对房前屋后进行清理打扫,着力破解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弘扬新时代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