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探索调研

金田镇:“陆基圆池”养鱼,“小空间”发展 “大产业”

来源:改革网作者:陆柔宇时间:2024-01-05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陆柔宇)陆基圆池养殖模式是一种在陆地上建设养殖设施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由圆桶养殖池、进排水系统、气提推水系统、微孔曝气增氧系统、发电机组等组成,部分养殖场还采用了液氧、自动投料机、水质自动监测等设备。陆基圆池养殖具有智能渔业基础,还有占地少、节约用水、管理方便省人工、建造可操作性强,养殖生产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小、能常年根据市场调节连续生产、生产过程质量可控性强,高产、高质、高效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生产出的水产品质优味美、没有腥味,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今年来,在金田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掀起实干、大干、快干的攻坚热潮下,镇党委政府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模式,成功引进多个陆基圆池养殖项目。金田镇茶林村文金养殖场2023年新建成直径8米以上圆形池56个,面积4480平方米。预计今年养殖成品鱼达528000斤,产值630万元以上。此外,金田镇古东村的丰生陆基圆池养殖项目,计划投资1亿,拟在金田镇新建直径8米以上圆形池600个以上,面积约5.4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养殖成品鱼达1.8万吨,实现年产值3950万元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金田镇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在“建强党组织堡垒”和“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两方面下足功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采用陆基圆池养鱼新模式,实现高密度智能化养殖,养殖用水循环使用,水产养殖产业高效规模化养殖,协同合力走上一条科技服务助力渔业发展的“新赛道”,奋力掀起全民创业致富新浪潮。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盘活土地资源

金田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调动党员先锋、致富带头人“出点子”、“想法子”、“找路子”,经多方调研、走访学习,通过农业招商活动,引进陆基圆池养鱼项目,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等方式,让撂荒地种起来、活起来、管起来,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更进一步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丰富和优化了产业结构,在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实现了共赢。

以党员骨干为核心,推动产业做优做强

为做优做强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金田镇把发展党员作为支撑和引领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把村中的致富能手培育成党员,派选镇党员干部担当科技指导员,协同参与项目建设。

陆基设施化循环水养殖是新型养殖模式,为了切实解决养殖技术的问题,我镇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养殖企业基地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助力养殖户解决陆基池布局、小瓜虫病预防、尾水处理等技术难题,促进设施渔业发展提质升级。

以辐射带动为拓展,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金田镇党委聚焦“党建引领、集体增收”的工作思路,将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经济优势、群众能动性深度结合,大力发展陆基圆形池养鱼项目,实行“党支部+公司+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创建党员试验池、示范池,由党员带头试养试种获得成功后,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再向农户传授经验,扩大种养面积。落实党员、村干部结对子帮扶机制,从防病治病、鱼料购买、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全过程指导,帮助养殖户纾难解困。

陆基圆池养殖模式作为广西绿色渔业发展中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模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陆基圆池高密度养鱼模式所产生的效益让古东村村党支部书记班添信心十足,下一步该村打算扩大规模,为有意愿采用陆基圆池高密度养鱼的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发展高密度养鱼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金田镇陆基圆池养殖刚刚起步,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度不够,产业链集中在养殖环节,缺少水产品深加工业,产品增值不高。另外,养殖企业缺乏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意识,没有利用陆基养殖的新、奇、特等特点开发观光休闲美食业,没有充分利用陆基养殖产品品质好、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品牌,难以获得高端市场效益。

建议上级部门以建设陆基设施渔业产业园区或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大各种政策、资金对设施渔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安排陆基养殖发展专项资金,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支持推进循环水圆形养殖池工厂化养殖、设施渔业标准化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等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建议基础建设项目、产品加工项目、农业科研项目、水利建设项目、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土地流转政策、农村电商政策及其他各项相关发展项目、政策等要相应跟进,共同加快促进桂平市陆基生态养殖设施建设步伐。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