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蒙谨铭时间:2024-01-05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蒙谨铭)近年来,金田镇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全力打造金田村作为自治区级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自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金田村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部署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田村位于金田镇西北面,紧靠紫荆山,是太平天国起义策源地;距离镇政府2公里,距离桂平市城区约24公里,对外交通主要为县道348和省道323,交通便利;全村共辖6个自然屯23个村民小组,人口1713户73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7户449人,脱贫户97户449人,监测户2户9人;设党总支部1个,下辖2个片支部,共有95名党员,其中流动党员20名;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1亩,其中水田3419亩、旱地662亩,林地10100亩。
金田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大力推动淮山、黄沙鳖、优质稻、砂糖橘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特别是淮山种植,是有名的广西淮山村。金田淮山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2011年又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获村称号,2012年获得广西淮山之乡称号。金田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金田淮山大面积种植,村内建有淮山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金田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龙头企业负责淮山产品深加工及销售,合作社对农户基地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均有保障。目前,金田村种植淮山约有3000亩,平均亩产4000斤,总产值约2千多万元。
改革集成试点工作举措
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推进金田村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金田镇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改革集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小组,由镇班子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对改革集成指标进行细化研讨、数据采集,明确各小组工作内容、完成时限,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抓党建强组织激发试点创建新活力
持续深化“党建+过硬支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成立淮山种植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队等六支志愿服务队,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村级党支部书记当好“领头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筑牢金田村乡村振兴“桥头堡”。
整村容改面貌改善全村人居环境
推进村容村貌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大力推进“三清三拆”工作,加强村庄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作,开展清洁行动,对金田村各个自然屯干道两侧和村中房前屋后杂草进行集中清理,全面提升金田村村容村貌。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农村污水治理。
以产业促发展推动试点建设步伐
2022年,金田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将在金田村建设一个1000亩绿色标准化淮山种植基地,进一步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名、优、特、新农产品,适度推广“种植+加工+品牌”的经营模式,促成淮山产业一条龙发展,从而推进金田村加快发展优质绿色农业产业。
改革集成试点工作成效
以党建引领改革深入,取得实效
金田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红色议事厅”议事平台,集聚民智民力理思路、谋发展、干事业,以“党员攻坚队”做通500余户群众思想工作,全面铺开三清三拆、农房风貌改造工作,让“红色引擎”激活发展动力。拆除危旧房、乱搭乱盖、废弃建筑、废弃猪牛舍30多间2500多平方米,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20多吨,清理杂草1000平方,全村6个屯均已完成乡村风貌基本整治工作。
以村民自治健全法治
金田村制定并完善了村屯村规民约,对村民言行举止、村级环境维护、文化建设等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进行了规范和约定,通过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弘扬传统美德,成功入选为2022年度优秀村规民约示范村;发挥群众自我建设、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通过理事会成员在村里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向村民宣讲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激发群众热情,带领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人人自觉、户户参与、片屯联通,群策群力共建美丽村屯;完成村屯综治平台“三网合一”建设,培养法律顾问、法律骨干和明白人,结合网格化管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在村屯落地见效。
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治理
金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三个渠道,通过入股养牛场、茶林盘龙茶厂公司享受分红、出租厂房场地3亩、出租铺面6间,集体经济收入超十万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建设1000平方建筑面积办公大楼。金田村已完成全村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农房建设风貌管控,将农村“两违”纳入网格化管理,今年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完成100%。
金田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镇领导的部署下,正在不断完善改革集成试点工作中的不足,以更好的乡村风貌提升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