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任建勋时间:2023-12-31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任建勋)题好文一半。决策咨询报告是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参考的综合性智力成果,选准选好题目是首要前提,要聚焦三个方面选题,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聚焦服务党政中心,以“准”增强选题的政治性
决策咨询报告作为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制定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选题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确保建言在点子上、献计在关键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决策咨询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为统领,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等建言献策,在选题上鲜明体现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选题,重要会议、重要文件是决策咨询工作的“富矿”,要聚焦国家支持广西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支持建设平陆运河和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支持青电入桂等政策机遇,在选题上体现不折不扣抓落实。要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选题,既突出事关广西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又着眼重点域发展的具体策略路径,在选题上扭住关键点。要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的问题选题,谋领导之将谋、思领导之未思,勇担“急题”“重题”,做到同题共答、同步合拍,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智力支撑。
紧跟形势发展变化,以“快”提高选题的时效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格局加速调整重塑,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加快,新变化新趋势不断涌现,这对选题把握时机和节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对重大机遇、重大挑战、重大问题的研究谋划在前、打提前量,确保提供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决策建议。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经济形势,时刻关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信息,及时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贸易发展趋势等动态,在选题上体现对形势的把握。要密切跟进全国产业链布局及各产业、行业新动向,围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新一轮工业振兴、制造业“智改数转”、“桂字号”现代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全面提升糖业综合竞争力、开辟大健康新赛道等方面高效立题研究,在选题上体现深挖增长点、培育新动能。要对标对表先进省市,及时学习借鉴新经验新做法,围绕承接产业有序梯度转移、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在选题上积极谋划、主动作为。
密切关注基层实际,以“实”提升选题的科学性。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向往需求增多,基层工作面临新情况,这就要求选题在“接天线”的同时也要“接地气”,有宏观视野的同时也要有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应民所呼、解基层之困,当好决策咨询工作的“有心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坚持问题导向,俯下身子、深入基层进行充分广泛调研,到企业、农村、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搜集社情民意、掌握一手材料,尤其要了解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在选题上体现知得失、知冷暖、知虚实。要聚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围绕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等,在选题上极探索实践。要靶向关注民生问题,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地区、城乡等不同侧面及角度,在选题上切中群众关切和社会热点。要从基层的典型案例中挖掘亮点举措、首创经验、普遍问题,选准以小见大、粗中见细的“切口”,“解剖麻雀”、点面结合,在选题上体现“基层味道”“泥土芬芳”。要善于“巧借他山之石”,加强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善于通过政府和部门网站、行业协会网站、统计报告等资料数据掌握情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进行资源分析综合,使选题从“海选”到“筛选”,以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决策咨询方式方法。
(本文作者系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处 任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