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3-12-29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作了专门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要更多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在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上多想办法,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都安瑶族自治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为了全面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都安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十四五”期间,都安将分类建成乡村振兴重点示范乡镇10个以上、特色示范村(社区)100个以上、精品示范屯1000个以上、先锋示范户1万户以上。
为此,都安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的意见》,围绕九大任务,通过“两级五步”“三抓三促”统筹推进重点示范乡镇、特色示范村(社区)、精品示范屯、先锋示范户建设,把该县的优势、乡(镇)的特点、村屯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把群众的内生动力更好地调动起来,把乡(镇)、村(社区)的短板和差距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积极培育带动一批有基础、有条件的乡镇、村屯和农村群众先富起来,当标杆、作示范,激发全县乡(镇)、村(社区)、屯、户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强镇促村兴屯带户,实现加快发展良性发展协调发展,不断绘就“共富共美”的幸福新图景。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九大任务,努力建设“基层组织好、经济发展好、基础设施好、人居环境好、精神文明好”重点示范乡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特色示范村(社区),“有实力、有风貌、有特色、有秩序、有精神”精品示范屯,“经济宽裕、精神富有、家风文明、环境优美、邻里和睦”先锋示范户。
两级五步稳步走。都安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分“两级五步”稳步推进。“两级”即县、乡(镇)两级,乡(镇)级负责精品示范屯、先锋示范户的创建认定工作;县级负责重点示范乡镇、特色示范村(社区)创建认定工作。“五步”即按照申报创建、择优审批、实施创建、评审验收、表彰奖励五个步骤进行。其中在评审验收环节,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由县、乡两级工作专班组织评审委员会,对纳入批准创建的对象进行评审验收,对达到标准的,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后报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乡镇审定的结果报请县级工作专班抽查复核。另外,在表彰奖励环节,县级工作领导小组对达到认定标准的对象授予相应称号。对当年成功创建重点示范乡镇的,成功创建的特色示范村(社区)数或精品示范屯数或先锋示范户数排全县前三的乡镇,实行“一票肯定”,列为年度考核一等等次,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用于巩固创建成果。
抓机制、促作为,把牢“千万”工程“方向盘”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高位推进工作。把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作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一项重要举措,成立以自治县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县级统筹、乡镇负主责、村屯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乡村落实、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督导考核,严格跟踪问效。充分发挥专班牵头、统筹协调推进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全力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三是强化奖惩激励,把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纳入各乡镇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督查范围。对组织实施不力、推进缓慢的乡镇及单位,限时整改,对整改不力、情节严重的依规依纪追责问责,取消年终考核评优资格。四是强化总结推广,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通过电视、微信群等多渠道、多方式、多方位宣传,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抓基础、促提升,夯实“千万”工程“硬杠杆”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服务支撑。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项目时,与乡村振兴“十百千万” 示范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统筹使用财政衔接资金、粤桂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涉农资金、后援单位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充分应用“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产业贷款授信资金,广泛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富民强产“牛羊贷”“桂惠贷”“富民贷”等政策资金,重点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二是强化基础建设,加快乡村发展。在前期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基础上,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投资14.76亿元实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12大类933个项目。大力发展“1+N”庭院经济,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发展数字乡村,推进5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资金建设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三是强化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修改完善《自治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发展牛羊、山葡萄和甘蔗等特色优势产业,澳寒羊“羊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瑶山牛”“澳寒羊”“都安山羊”等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依托都安高铁时代,结合创建“秀美人家”“三岛湾”市级三星级田园综合体,深挖乡村特色、乡土文化与民俗风情,推进美丽乡村+农村、文化、旅游、文创等乡村新业态,都安“秀美人家”田园综合体获评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四是强化“三治”融合,引领文明乡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村民理事会的自主管理作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动形成和谐邻里关系。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之冬季“村晚”文化展演活动在永仁村示范展示点举办,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抓示范、促带动,提高“千万”工程“硬实力”
一是连点成线树标杆。制定2023年度乡村振兴“十百千万” 示范工程评审认定标准,通过先行带头示范,集中政策、项目、资金等,全力创建2023年第一批乡村振兴重点示范乡镇6个、特色示范村(社区)55个、精品示范屯356个、先锋示范户3640户,构建“一乡(镇)一条带、一村(社区)一条线”创先争优格局。二是激励引导争先锋。开展“逐村(社区)观摩、逐乡(镇)拉练”等方式,举办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现场工作推进会,学习交流典型经验,推动乡镇“亮晒比学”、共促提升。同时,将示范乡镇、村分一星级至五星级打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分别奖励乡镇20-100万元、村级5-25万元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较强的乡村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各项工作干在先、走在前,争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