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 时间:2023-12-29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崇左市天等县地处广西西南部,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辖6镇7乡,125个村(社区),总人口45.54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5万人,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许多压力。近年来,天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以综治中心为载体,探索出“三三四”工作法,夯实了基层基础,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实效。2022年度荣获“国家信访工作示范县”;创新推行的“三站四会五家”在易地搬迁龙岩社区治理模式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进远乡岩造村荣获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3年福新镇黎亮村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县命案预防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比下降100%;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第三季度排全区第三位。
做好“人财物三保障”,建立基层善治新体系
一是强化机构人员设置。落实县级综治中心在编在岗5人,全县13个乡(镇)每个乡(镇)综治中心落实了3-8个不等事业编制共46个事业编制,实现县乡两级实体化规范化运作。全县12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综治中心主任。全县配备1748名兼(专)职网格员。天等镇“综治中心+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成效得到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自治区核验组的高度肯定。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先后投入近500万元用于县乡两级“综治中心+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县级及13个乡(镇)办公场所均达到“五有”标准,并打造了天等镇、福新镇、小山乡和天等镇龙岩社区综治中心等示范点。三是强化运行保障。三年来,共培训乡村两级综治人员近800人次。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各项运行机制制度8项,做到用制度管人。
建好“三个调解阵地”,打造基层治理新平台
一是建好“综治中心+一站式调解中心”。开展“综治中心+一站式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整合资源,县乡综治中心各有7-10个相关单位(部门)进驻中心办公,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事项680件,解决668件,占98.2%。二是建好社会治理实战应用平台。投入近40万元建设社会治理实战应用平台,以3D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融合部门治理资源要素,实现相关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升治理效能。累计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意见和建议900余条,共化解各类小矛盾纠纷300余起。三是建好多功能数字化治理平台。依托3D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打造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四级的标准化、实战化、网格化管理体系,着力破解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全县划分1746个网格,配备1748名兼(专)职网格员,每年落实网格员补助经费近500万元,完善“党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将网格打造成为“民情收集、诉求上达、关爱帮扶、矛盾调解、基层治理“五位一体”的前哨堡垒。今年来,共收集网格事件360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0余件。
创新“四种工作模式”,构建联动共治新格局
一是完善警民联调、诉调对接、访调对接模式。推进工会、妇联、司法、交警、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等对接渠道,合力快速化解矛盾。共受理涉家庭婚恋纠纷案件863件,结案率91%。二是构建“一庭一点一法官”解纷模式。创新“1+3”服务“三留守”模式,打通家事案件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流动”家事法庭化解家庭婚恋矛盾40余起。三是建立村(社区)呗哝调解模式。聘请熟悉法律和调解业务的退休民警、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退休律师、退休社区(村委)干部和乡贤、族老及驻村“三官一律”师,又有亲和力的干部为“呗哝调解员”,多方参与、合力解决矛盾纠纷。三年来,呗哝调解室共成功调解邻里矛盾纠纷331起,化解率达98.3%。四是推行跨乡镇联调“N+1+N”工作模式。整合力量,精准化解纠纷,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三年来,共调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102起。天等县连续多年没有“民转刑”案件发生,连续20年在全国两会等重要敏感节点时期实现无人进京上(非)访“双零”目标,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有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23年11月1日我县推荐的“就业‘小车间’撬动乡村‘大振兴’就业帮扶车间”案例,成功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