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战略新兴

三个坚持,造就形实魂俱佳平坡村

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3-12-07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风貌塑形,绣出乡村新风貌;产业做实,鼓起农民钱袋子;文化铸魂,绽开文明之花。在这里感受乡村的恬静美丽,感受产业的蓬勃发展,感受村民的文明热情,这里是形实魂俱全的乡村振兴改革集成样板。

平坡村地处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中西部,距北通镇1.5公里,坐落于自治区四星级浦北佳荔现代特色水果核心示范区内,钦浦二级公路贯穿全境,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人口1095户4230人,村党总支部现有党员84名,下辖党支部3个。全村耕地面积1685亩,林地4692亩,主要有建筑工程承包、农副产品购销、深加工、名贵花卉种植等重点产业。平坡村先后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自治文明村、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坚持风貌塑形,让村容村貌美起来

一是完成规划编制。编制完成2019—2035年村庄规划。该规划充分结合平坡村当前村庄发展基础、发展定位与目标、产业发展等,为平坡村未来描绘了一张清晰的发展蓝图。同时开展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制定农房建设规划管控办法,对农房建设进行有效管控。二是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平坡村以乡村风貌提升为抓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村民参与到乡村风貌改造中来,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完善道路、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的“颜值”和“内涵”,打造了新胜、铺儿村、新屋、火烧埠等7个宜居新村。平坡村成为2021年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全域基本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现场参观点,也是广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是抓好清洁行动。全村共出动大型机械30多次,完成拆除危旧房30间约1200平方米,改造排污沟约1300米,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300多吨。此外,在村中显著地点增设生态保护警示牌、警示标语,号召广大村民不上山乱砍滥伐、随意焚烧落叶、稻草等,对不听从劝阻的村民实行全村通报制度,引以为戒。鼓励村中党员、生产队长、有群众基础的能人发挥带头作用,带动群众自发组织进行环保大整治活动,2022年组织了10多次全村环境整治活动,在显眼位置设置宣传标语100多条。

坚持产业做实,让农民富起来

平坡村按照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唱响休闲农业,壮大农业产业化,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一是以乡村旅游为依托,围绕服装、鞋艺产业等重点,吸引了3家制衣厂,1家鞋厂等企业进驻平坡村,带动约100名群众在本村就业。二是采取“租用开发+分红”模式,将3间闲置房用于企业出租,每年获取约分红61690元,吸引农民工返乡留乡创业、就业。三是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打造品牌等多种措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通销售渠道,持续扶持传统特色产业火烧埠腐竹厂和离街口粉利厂发展。此外,平坡村坚持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每年均安排有糕点师、厨师、电工等技术培训,提高村民技术能力,助力实现稳定就业。近两年来,平坡村累计培训人数达200人次,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1.1万元。

坚持文化铸魂,让乡村精气神提起来

一是积极探索完善乡村治理。创新建立了“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村党小组”三级联动体系,三级互动抓治理。目前,全村建立党支部3个,下设6个党小组,初步实现自然村党组织全覆盖。推行了“一组两会”自治协商制度,严格落实“一约四会”,落实“理事会+合作社+农户”工作机制,提高农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推动农村从“政府主导型”向“村民自治参与型”发展。根据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实施方案,完善责任共同体,实现党委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两委班子一岗双责、党建和廉洁工作站监督责任四责协同。不断梳理“小微权力”清单,对“三资”管理、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公共服务、组织人事、阳光事务等6大类30项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进行详细规范,帮助村干部看单履职、照单用权。党建和廉洁工作站对标对表开展分类监督,把握着力点,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让监督的尺子更加精准。二是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平坡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舞台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等活动,培育乡村新风尚,凝聚发展正能量。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每年,平坡村都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文艺晚会,通过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凝聚发展正能量,树立农村新时代新风貌。每年获评“文明家庭户”10多人,“道德模范”2人,举办文艺晚会1次以上,累计评选“六好榜样、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113户,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向心力,改变了村中一些不良的风气。三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制定成立“一约四会”,促进节俭办节,既有效遏制了岭头节吃喝之风,又传承保护了“跳岭头”这一民俗特色文化。通过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逐步改变陈规陋习、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了村民群众的议事、说事、话事权,有效提高了村民的自治能力,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