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3-12-07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涓涓源水,潺潺流过,幽幽水韵,润物无声”。元眼村依傍“灵东天湖”而兴,钦江源头如游龙般贯穿于各个村落。在元眼村,产业绿色化,村庄景区化,农文旅三产融合共发展;在元眼村,民风淳朴化,乡村治理好,居民和谐安乐共生活。空闲时间漫步于元眼“花点时间”景区,享受沁人心脾的花香,亲手采摘景区新鲜的果蔬,能让人感觉回归于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灵山县佛子镇元眼村位于被誉为“灵东天湖”的灵东水库旁,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距离灵山县城10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233户,共5017人。元眼村曾是“十三五”时期贫困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近年来,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通过“党建+集体经济联合社+乡村旅游”的模式打造了钦江源头农文旅产业和鱼苗核心示范区,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2022年度,元眼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50万元;2017年-2022年连续荣获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村”“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创建了自治区级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区、自治区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聚焦“宜居”,书写新时代“山村巨变”
一是发挥群众主体,提升人居环境。成立村民自治工作领导机构站前台,出台五户联保乡村治理新乡约,累计组织村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850多人次,清理池塘沟渠淤泥16处,垃圾清理80余吨,拆除乱搭乱盖、农村危旧房、拆除废弃建筑34处3280㎡。二是整合各类资金,提升村容村貌。元眼村整合了水库移民整村提升工程项目、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项目等项目资金200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底化道路、发展产业人饮工程、亮化工程和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40余个基础设施,打造了钦江源头水域“三微四景”新田园,建设元眼村“花点时间”景区。该景区总占地100多亩,建成花海、水上摇摆桥、竹排漂流、鲜花长廊、垂钓等特色景点,并开设有娱乐游戏、家庭农场农耕体验课、果蔬采摘园、拓展训练培训课等内容。三是齐抓共管,落实长效管护举措。组建无职党员队伍创新“结对带建”的发展模式,指导村民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场所文明公约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写入村规民约,避免“党员干部在干,广大群众在看”的现象,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全程参与乡村建设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聚焦“宜业”,解锁乡村振兴“致富密码”
一是突出优势,做强鱼苗特色产业。2022年灵山县被评为“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佛子镇是鱼苗养殖产业的核心区。元眼村紧跟县、镇的脚步大力发展鱼苗产业,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聚焦“引人”“留人”“聚人”,成立鱼苗产业人才驿站,为育苗人才提供交流平台。目前全村鱼塘水面998.56亩,年出产鱼苗630亿尾,成为灵山县鱼苗产业核心区的示范区,培育桥宇水产、桂东鱼苗孵化场等5家龙头企业,带动周边45户农户养殖鱼苗。二是挖掘资源,打造精品乡村旅游产业。元眼村依托“钦江源头”的优势,通过“党建+集体经济联合社+乡村旅游”的模式,探索建设自主经营式的乡村旅游产业。目前,“花点时间”景区带动19户村民参与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采摘、生态鱼垂钓等观光农业;长期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13个,零散务工700多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超68万元。三是立足区域特色,做强土特产。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之上开辟户外团建营地和建设农产品包装加工链条。目前已打造的特色农产品有“元眼香米”“元眼花蜜”“元眼礼芋”等。一年来包装销售的元眼土特产品达到60000多斤,联农增收15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聚焦“和美”,绽放利民惠民“幸福花样”
一是开展文明实践,促进和谐。元眼村组建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等10余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宣传、帮贫助残、文艺宣传、科普、法律、环卫、扶危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成立了广西第一个“巾帼靓家”家庭银行,用“小积分”汇聚乡村振兴“大能量”,创建以来共登记兑换积分11021.5分,累计参与人数1023人次。二是选树村民典型,促进发展。发挥“一约四会”的积极作用,引导家庭小组在日常生活中集体学习、相互督促。引导元眼村林、姚、练氏等宗族遵循村规民约,将宗族二月二集中祭祀与村规民约的宣教、村级公共设施修缮、公益事业捐款等活动同步开展。2022年,协调村民捐资3万元,捐赠15亩土地给予集体开展乡村建设。目前,全村共有星级文明户13户,“六好”榜样23户,县级最美家庭1户,1人被授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三是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的沟通协调和带动作用,广泛动员外出乡贤、乡土文化人才、离退休人员等各种社会力量加入到乡村治理当中。在2022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全村136户全部参与到疫情防控执勤卡点工作,构筑起全民联防联控的防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