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3-12-07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天等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天等县大力发展各类种养殖产业,建成了牛养殖小区137个,牛养殖户1.58万多户,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3.77万头,牛饲养量崇左市排名第一。建成帮扶车间339家,累计带动就业2.2万余人。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项目用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天等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通过“储、挤、换、拿”等办法,探索盘活存量荒地、化散为整等办法,有效增加土地供给,并节约集约用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清理荒坡中“储”地。成立闲置土地定期清理和查处队伍,寻找各村屯闲置可利用的荒山、荒地,面对不同情况的撂荒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动员群众、政府投资等办法筹集资金,实施高标准养殖项目,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撂荒地养殖条件,积极推行物尽其用措施。如:驮堪乡道念村万屯共有245户924人,其中脱贫户60人215人,肉牛养殖户88户,一共养有266头牛,最多一户养殖达22头。为解决群众养殖场地问题,提升人居环境,2022年由政府出资366.25万在该屯山脚下的荒坡上建设标准化集中养殖小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圈舍、水、电、路等设施,项目建成可同时容纳牛约300头,可解决全屯农户发展养牛产业的场地需求问题。
从提高利用率中“挤”地。天等县将矿地利用纳入土地利用统筹范围,收回矿山地块“腾笼换鸟”,后将闲置矿山企业用地划拨给项目需求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用地,使“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今年以来,天等县完成盘活建设用地625.35亩,完成率112.67%,盘活的土地空间将为下一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打好基础,同时解决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提升耕地保护工作水平。
在土地整治中“换”地。天等县加大对低效用地清理和整治,开展零星工业用地置换,鼓励回购、置换经济效益差、经营不善的土地。在发挥财政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实施补充耕地项目。2023年实施土地综合整改项目12个,预计新增耕地面积7522亩,可有效缓全县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压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从建设指标中“拿”地。提前作好自治区每年安排的6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有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用地需求。近两年,天等县共组织报批14个项目,申请使用脱贫攻坚衔接振兴土地利用计划指标732亩,其中2022年使用指标524.46亩,2023年使用指标207.328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