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3-12-07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易地扶贫搬迁是为了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搬得出”只是做好搬迁的前半篇文章,通过有效治理,让搬迁后能“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才算有实效。为解决安置区治理职能设置与人员配备不相符,处于适应期、过渡期的移民大量服务需求“问路无门”等难题,天等县通过整合多方治理力量,创新“三站四会五家”治理模式,推动搬迁小区治理效能最大化,努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or areas where “one party’s water and soil cannot support one party’s people.” “Move out” is just the first half of the article on relocation.Through effective governance, it can be “stable and rich” after reloc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is effectiv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governance function setting of the resettlement area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staffing,an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 in the adaptation period and transition period have no way to the service needs, Tiandeng county have innovated the “Three stations, Four meetings and Five housekeepers” governance model by integrating multi-party governance forces, promoting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efficiency Move the “second half” article.
背景
天等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左右江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喀斯特地貌地区,被列为国家连片开发“滇桂黔”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全县总面积2159.23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仅0.86亩,辖6个镇、7个乡、125个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壮族人口占98%,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的环境极大地限制了当地发展,15万人外出务工经商。脱贫攻坚期间,9726名群众选择易地移民搬迁。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在“十三五”时期建成,安置1869户8627人,是崇左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小区群众来源于全县13个乡(镇)117个村(社区)的脱贫人口,以壮族居多,汉族、侗族、苗族、瑶族等其他8个民族共276人。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天等县立足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过渡型”社区人员结构复杂、移民生计转型压力大、居民身份关系重构困难多等诸多治理难题,以“三站”充实治理力量,以“四会”提高搬迁群众自治积极性、主动性,以“五家”解决小区治理滞后问题,推动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项目实施
(一)以“三站”为载体,汇聚治理主体力量。一是设立党员服务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明确安置区108名党员、21名综治网格员、3名工作队员治理职责。发挥63名无职党员先锋服务作用,根据个人特点选岗认岗,合理设置安全巡视员、车间安全管理员、书画教师等17个岗位,配备专属红马甲“亮身份”,以履职积分制进行奖励激励。二是设立号角集结站。组建“椒乡党建联盟”,发挥党组织资源共享、机制衔接作用,通过吹响服务“号角”,集结县直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先锋党员进社区报到,解决群众各类民生问题。三是设立便民服务站。推行“村事夜办”模式,在每天下午6点半到10点半之间的“空档期”,安排2名社区“两委”干部轮流值班,解决社区面临的停水停电、邻里矛盾纠纷、留守儿童教育、老人管护等问题。
(二)以“四会”为平台,凝聚居民自治动能。一是召开居民点评会。建立各楼栋居民微信交流群,每月在线上召开社区居民点评会,利用“数字平安崇左”服务平台收集汇报功能,全面征集居民对社区反映的点评意见。二是召开楼长交办会。每月底召集楼长及居民代表参加楼长交办会,商讨解决居民点评会提出的问题,有效解决治理难题、化解矛盾纠纷。三是成立居民互助会。居民通过在线上平台反馈自家存在孩子管护、家电维修、矛盾纠纷等问题,互助会成员主动认领,帮助解决,把居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四是举办表扬评比会。每季度对上岗党员、楼栋长履职情况进行评比,每年评选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三)以“五家”为路径,集聚多方治理资源。一是设立物业管家。将安置区划分为A、B区两个网格,以社区“两委”、楼长为网格员,采取“网格员管理+物业管理”模式组建“物业管家”,细化工作职责,解决社区物业管理问题。二是设立红色管家。以业务部门、公检法司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化解重大矛盾专业队伍,通过线下坐班、线上召开视频会等形式,快速解决居民困难和问题,满足居民合理需求。三是建立线上管家。网格员和居民利用“数字平安崇左”服务平台将日常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线上登记,线上管家分轻重缓急安排人员第一时间解决,事后进行回访和收集评价。四是建立企业管家。在安置区建设就业帮扶一条街,进驻14家帮扶车间,提供近1200个就业岗位,由企业管家负责联系企业生产管理、要素保障、用工招工,发布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解决居民就业创业难题。五是建立监督管家。设立监督服务站,组织纪检干部、无职党员、居民代表开展日常监督,主动接受群众来访,及时公布监督结果,推动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成效
(一)凝聚治理力量,壮大治理队伍。相对于普通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结构复杂,存在较严重的户籍管理和属地管理冲突,常态化的机构职能设置让龙岩社区工作者承担着比一般社区工作者更多的治理任务,通过设立“三站”,不仅有效发挥了党员先锋作用,促进治理力量有效整合,更确保为搬迁群众办事有组织。截至2023年2月底,社区党员累计为民办实事2936余件,县直职能部门上门解决群众问题833多个,调解纠纷95起,辅导留守儿童、老人管护624多人次,群众满意率100%。
(二)推动居民参与,强化共建共治。通过“四会”平台不断增强安置区群众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让微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截至2023年2月底,累计收集到物业管理、车位划线、环境卫生等1628条治理意见建议,解决反映问题1898多个,表扬人数291多人,不断推动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向城镇社区转化。
(三)细化服务职能,激活治理活力。设立“五家”路径不仅推动了政府管理和群众自治融合发展,同时不断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让更多资源集聚到安置区,激活每个社会治理细胞。截至2023年2月底,累计通过“五家”模式解决安置区搬迁群众就业、办证、子女上学及社区治理问题950多个,化解了矛盾纠纷95件,帮助1201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让社区治理“硬”起来。坚持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作为开展搬迁安置区治理的主要力量。同时,瞄准群众工作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组织党员开展服务,以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为着力点,筑牢党员服务群众工作阵地和党组织开展治理重要载体。充分发动多方各相关单位干部群策群力,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关键小事”,把“保姆式”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以真诚感动群众,以高质量服务赢取民心,不断推动党领导下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民主化、现代化。
(二)坚持共建共治,让社会资源“聚”起来。以“民主式”共商共治推动和谐社区建设,通过让搬迁居民主动融入社区治理以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做到准确及时了解社区居民思想状况,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帮助搬迁居民完成从“村民”到“市民”身份上的转变。通过搬迁群众开展社区服务获得积分后凭积分在“感恩”超市兑换生活物品的方式激发群众开展自治的主动性,不断增强搬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从“要我管”变成“我要管”。
(三)坚持安居致富,让居民钱包“鼓”起来。通过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不仅可以为搬迁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更方面了社区居民就近照顾家庭老人、小孩等,让居民的心气不断暖起来。同时,通过划建农民工菜市场、设立社区公益岗、手工外发等,在解决社区弱势群体就业难题的同时助力搬迁安置小区实现自主管理,真正帮助搬迁群众“挪穷窝、断穷根”。
(三)坚持完善配套,让居民生活“乐”起来。通过在小区附近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等机构极大方便搬迁群众解决教育、医疗等难题;在小区内部设置监督服务站、书屋、综治中心等,切实让群众住得安心。
真实故事1:2022年的一天下午2点45分,B9-3-405的患有尿毒症的梁金红刚血透回来,站在阳台上看风景,因体力不支重重在阳台上摔了一跤,头破血流,一时也晕了过去。这时这时值班的龙岩社区第一书记陈新接到梁金红儿子紧急的电话后立刻叫上苏文进、赵卫彪楼长、黄勇楼长等人,急速赶往她家,几个人合力将梁金红抬到家里的沙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对梁金红的伤口作简单的处理,抬到楼下,护送到天等县人民医院,办好住院手术。
真实故事2:2022年春节期间,天等县龙岩社区A9栋3单元106房梁恩华,因用电不当引起火灾,大腿至脚趾严重烧伤,行动蹒跚。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组织人员开车护送他前往医院紧急就诊并及时进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的鉴定。经医院残疾鉴定为肢体4级残疾。社区及时派人去县残联为他办理残疾证,当天得证后又到天等镇民政所为他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