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长江经济带发展由“生态保护版”升级到“高质量发展版”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11-15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吕书雅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全国发展大局。今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座谈会与之前的3次座谈会有什么联系?有哪些新的部署?下一步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综合研究室副主任王继源,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刘保奎,环境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刘峥延等有关专家。

“两个坚持”,一以贯之

这是近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4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的最新部署体现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正由“生态保护版”升级到“高质量发展版”。

贾若祥表示,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全面推动”,再到本次“进一步推动”,既体现了一致性和一惯性,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规矩”;又体现了与时俱进性,每次座谈会都结合国内外形势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战略部署,提高了国家战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刘保奎认为,本次座谈会最重要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即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进一步锚定生态保护这个“根本”,明确回答了长江经济带在生态保护取得重大成就后工作重心要不要调整的问题。

“4次座谈会牢牢扭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问题,经历了立规矩、讲方法,绘蓝图、划重点的演进脉络,体现出在思维方法上的一脉相承和工作方式上的一以贯之、层层递进,需要不断加强学习领会落实。”刘保奎说。

创新驱动,转换动能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创新既是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也是总书记的重要关注点。如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刘保奎表示,长江经济带科研机构和各类人才富集,优势突出,这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一是做好“新”的文章。在关键技术和前沿领域开展攻关,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引领新领域新赛道。二是做好“接”的文章。依托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优势,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充分对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具有广阔的发展纵深,下游的长三角、中游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上游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贾若祥认为,下一步,要推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产业的合作互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形成溯江而上梯次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将长江经济带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畅通循环,协同融通

这次南昌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产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王继源认为,长江经济带应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国内供给和需求对经济循环的支撑作用将会更加凸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最有条件联通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连接起来、产业互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纽带和战略支撑。

刘保奎表示,下一步,要紧抓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推动区域协同融通取得新进展。一方面是推动交通和市场两个重点领域的一体化,推动全流域、跨区域的“软”“硬”衔接互通,促进资源要素有序高效流动;另一方面是深化中心城市和省际交界地区的合作,通过中心城市合作带动上中下游合作,通过省际交界地区的融合提升流域一体化水平,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合理分工,最终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协同融通。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