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吴莹洁时间:2023-11-14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吴莹洁)近年来,百色靖西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努力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化、开发主体多元化、旅游产业品牌化的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50.38万人次,同比增长154.44%,旅游总收入45.22亿元,同比增长141.16%。
坚持高位推动,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化
坚持擦亮山清水秀气候好的旅游“金名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在推动上加压。将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列入靖西“五大战略”之一。成立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对规划编制、景区建设等旅游发展重大问题亲自研究、亲自安排、亲自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全域旅游创建重点工作分解到各乡镇、各部门及旅游企业,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在谋划上加速。坚持“一盘棋”理念,突出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项目策划》,确定“组团引爆、边关引客、景点引领”旅游发展定位,勾勒“一城两心三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有效破解原有的旅游项目“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格局乱”局面,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三是在政策上加码。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扶持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星级旅游酒店体系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高位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对旅游发展事项实行“四个优先”,即:政策上优先支持、资金和配套建设优先安排、对外宣传营销优先推介、旅游人才引进优先考虑,为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坚持高质提升,构建开发主体多元化
围绕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一是推进旅游+城镇化建设。深入与广旅集团合作,推进通灵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投资近2000万元,完成环龙潭湖生态系统修复及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引导锦绣古镇申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二是推进“旅游+农业”深度融合。与深圳侨城卡乐农业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签订4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旅游集散中心“感集”边关不夜城和五岭林场夏湾拿风情庄园项目。抢抓露营新风口,投资2100万元,建设锦绣古镇星河·那屿房车营地项目。三是推进“文体旅”三位一体。谋划“丝路杯”中国—东盟乒乓球赛、全国啦啦操比赛靖西分站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和中越边民大联欢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壮族三月三·锦绣新靖西”、中国靖西“端午药市”、七夕绣球节、中秋花灯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活动,推动“旅游+体育赛事”“旅游+节庆活动”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坚持高端推介,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化
完成《山水边城·锦绣靖西》最新旅游宣传片拍摄,树立“山水边城锦绣靖西”整体形象,加快旅游文化品牌创建。一是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加大对深圳、重庆、贵州等重点市场的营销力度,深化粤桂协作,在深圳举办了“山水边城锦绣靖西”旅游推介会,吸引深圳80余家旅行社参加,与深圳旅行社协会成功签订靖西边关山水游合作框架协议,与深圳市松本传媒有限公司达成文旅推广和消费帮扶合作协议,通过旅游产品联合开发、旅游路线串联、旅游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旅游品牌。二是开发跨境旅游新业态。与越南高平省开展文化旅游合作,稳步推进胡志明革命足迹陈列馆、中越友谊纪念林等项目建设,待龙邦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后,将恢复开通赴越南高平省的1—2日旅游线路。积极开展边境旅游试验区申报工作,带动沿边地区各行各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完成《靖西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并通过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审核。三是打造精品服务体系。加大星级旅游饭店创建力度,指导长丰国际大酒店完成四星级旅游饭店初评。建成广西边海国家风景道(靖西段)旅游标识144块、骑行绿道100公里。以G219国道、龙邦高速等交通干线为主骨架推出边境精品自驾游线路,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和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旅游便捷度和舒适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