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3-11-14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今年以来,百色德保县立足县情实际,整合空闲资源,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引导广大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德保县西读村为试点,把庭院“方寸地”建成“增收园”,让“微车间”变成农民增收的“致富园”。
强化产业带动,激发就业热情
针对西读村剩余劳动力多、就业增收难的现状,充分发挥大沐屯“地处城郊、背靠景区、交通便利”的独特地理优势,深化“村企共建”,依托广西德保县矮马实业有限公司,持续做大做强粤桂协作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把发展玩具加工作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将玩具加工定位为辖区创业就业“微车间”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玩具加工“三低两大”(就业门槛低、成本低、风险低,就业自由度大、就业拉动力大)的产业特点,通过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把“指尖技能”转化为“指尖经济”,让辖区内以留守妇女为主的剩余劳动力既能鼓钱袋子,又能照顾老人、孩子,一举多得,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就业热情。
创新运作模式,带动就业增收
依托广西德保县矮马实业有限公司成熟的产品设计、高效可行的管理技术指导、成熟的市场营销路线平台,利用闲置的西读村大沐屯公共服务中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培训场地,对农户分批次进行技能培训,采取“产品下乡生产、入户制造”的生产模式,把机器设备送到自愿参与项目的农户家里,把“微车间”建到家里,把“生产线”搬到村里。村里利用闲散、老弱劳动力和闲暇时间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免费提供原料、培训、机器,实现统一加工标准、统一销售市场、统一机器管护,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利用空闲时间灵活就业,实行计件工资的方式,开展订单生产,实现产销对接。目前已集中培训6期共120多人次,发放机器设备65台,熟手每月收入2000元 至3000元不等,辐射带动12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强化引领辐射,激活内生动力
制订能人培养及帮扶计划,通过送设备入户、农户就地在家分工合作、流水传递工序产品,分段制作最终合成完整成品,在此过程中培养一批有技术的车缝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一方面以“能人+农户”“致富带头人+农户”组织方式,依托村级经济联合社通过协调解决用工、引导村企合作、配套基础设施等方式为能人发展赋能,确保脱贫劳动力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另一方面通过培育一支富有生产基础和管理能力的庭院经济“生力军”,为建设村集体加工车间开发民俗文化纪念品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加工业同旅游业结合,实现村集体有收益、能人得发展、群众增收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