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作者:叶盛 曾鸿吉时间:2023-11-13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 近年来,吉州区樟山镇聚焦区委、区政府“提升首位度、争当排头兵,挺起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脊梁”目标定位。
该镇以打造“一核两翼三新”(一核:打造“甘为樟三牛 争创吉先锋”党建品牌;两翼:扩能升级桐江万亩果蔬创新创业示范带、做大做强樟山牛产业;三新:实现乡风文明新风尚、基层治理新格局、传统村落新面貌)为主要抓手,发挥优势创特色;连续三年获评全市综合考评优秀乡镇,全区综合考评第一等次等多项荣誉。樟山镇和清湖村双双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
聚能党建引领,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该镇不断擦亮镇域特色品牌,着力强化政治引领,育强“头雁队伍”,夯实党建基础,提升治理成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稳步走上全面振兴路。
党建品牌创建出亮点。该镇将“三牛”精神与樟山发展实际相结合,将牛文化历史传统注入基层党建工作,精心打造“甘为樟三牛 争创吉先锋”特色党建品牌;用品牌化思路推进基层党建“三化三争”主题活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感召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深入践行“三牛”精神,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党群阵地构建创一流。该镇高标准打造集政治引领、教育培训、文化活动、议事协调、便民服务、乡贤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市一流党建综合体和党群服务中心,使其成为党员群众愿意来、能办事、离不开的暖心平台;重点打造了全市首家“菜帮”展示馆,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教育实践基地,吸引全国党建研究会乡村组织振兴调研组蹲点调研,省市县乡村五级党政干部考察学习5000余人次。
组织帮扶共建显成效。该镇推动清湖村党支部与井冈山大学、万佶物流公司党组织开展共建帮扶,争取蜘蛛生物防治、水稻种子培育等农业技术和物流服务支持,积极搭建邮政公司、储蓄银行、联通公司社企对接“3+N”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樟山镇成功入选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乡镇。
聚力改革创新,释放共富共享新动能。该镇大胆探索、主动求变,大力回引乡贤返乡二次创业,争创乡贤雁归“吉先锋”,聚力招引项目扩线成面,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逐步形成“乡贤回乡、反哺家乡、振兴乡村”的良好局面。
乡贤创新创业示范带提档升级。该镇严格落实市委打造“百千万”新乡贤共富共享工程行动要求,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目标定位,紧扣在外“菜帮”人才众多优势,探索建立“1+1+1+N”产业基地帮扶机制,成功引回50余名乡贤返乡创办基地34个,发展绿色蔬菜、凤梨、竹荪、羊肚菌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30余种;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陂上村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助力大江边村汕洋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评为吉安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清湖村青科源果蔬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着力打造的桐江沿线万亩乡贤创新创业示范带规模已达8000余亩,全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生态农业产业群发展初步成型。该镇深入贯彻落实“品牌强农、质量兴农”战略,清湖村积极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吸引近20名乡贤返乡二次创业,流转盘活土地资源1600余亩,吸纳投资2000万元,建成规模较大的“3+N”果蔬种植产业群;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至少20万元,清湖村蔬菜产业荣获全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作为全市统战工作流动现场会考察点,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市新乡贤改革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
农文旅多元融合提质发展。该镇依托地区优势和资源禀赋,深挖农耕文化底蕴,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率先在全区连续两年举办“油菜花节”,打造城区周边农耕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累计达6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清湖村知名度;依托青科源农业基地,打造了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主题农旅、劳动研学“四位一位”的农旅综合体,已建成蜘蛛生物防治“零农药”生态稻米基地350余亩。清湖村率先成立全市首家乡镇井冈山农产品运营旗舰店,集中展示和线上销售全市优质农特产品,设置直播间、农研农教基地推广中心等,并在高铁新区爱琴海购物公园精心打造线下井冈好礼网红街,提高井冈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10万元,实现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产业兴旺、农民共富、乡村振兴。
聚焦民生实事,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该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兴办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用行动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该镇不断优化村庄路网建设,打造“畅、安、舒、美”出行路,启动清樟线提升工程,将村庄主干道原有4.5米泥泞破损路面改造为6米宽沥青路面,极大改善了周边4000余名村民的出行环境;积极争资跑项,进一步完善清湖村“一横三纵”路网建设,方便村民农业生产和生活出行,并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全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该镇夯实农业水利发展基础,按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提档升级和全过程管理,以农村水利设施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结合农田水利管护实际,修复完善灌溉设施,新建排涝站、灌溉泵站,解决桐江沿线百余亩农田缺水问题,全方位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试点,通过不断改善灌溉条件,成功将桐江沿线约100亩现有低质低效土地盘活,有效优化农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产能,将旱地“存量”变为保障粮食生产的“增量”,实现耕地保护与利用并重。
下一步,樟山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樟三牛”党建品牌为抓手,以“吉先锋”奋进姿态为导向,奋力谱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篇章。
(供稿:吉州区樟山镇人民政府 叶盛 曾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