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乡村振兴

百色市西林县:农综改革试点引领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改革网作者:吴莹时间:2023-11-08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吴莹)百色西林县以列入自治区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为契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一轴”(即特色乡村改革示范轴)、“两基地”(即普合特色水果产业基地、那劳“圳品”特色产业基地)的总体布局,围绕7个核心村,实施机制试点项目17个,其中,产业发展机制项目4个,全力推进农综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获2022年度自治区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评估“优秀”等次。

开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引领特色养殖标准化发展

试点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引进尾水处理利用技术,打造生猪养殖尾水处理循环灌溉示范一期区域,建设2万方容积全封闭厌氧塘、1处曝气池、1间粪便回收利用车间、1间有机肥加工车间。项目竣工使用后,预计年生物反应处理猪场粪污2.3万吨,年生产有机颗粒肥原料约1.5万吨。铺设水肥一体化输送管道6000余米,年输送液态有机肥约2万吨,供周边4个村屯约1000亩水果种植园肥料,后期计划完善沼气脱硫和输送管道配套,预计通过循环系统提供约700户村民生活用气。通过龙头效应,带动生猪养殖年出栏约26万头猪崽。网床生态养殖项目推广“高架网床+微生物益生菌”、微生物发酵床养鸭、“鸭场+养鱼+种植业”等立体种养新技术,年出栏麻鸭4500羽以上,向周边肥料加工厂提供循环有机肥原料约20-30吨,预计每年可带动村集体收益7.2万元以上,提供20名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标准化养殖。

构建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引领特色种植绿色高效发展

试点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引入标准化生产管理精准栽培管理云系统,构建柑橘质量追溯体系,并完善水肥一体化、山地轨道运输车、采后包装标准化生产线等配套建设。项目推进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的标准化,共带来试点产业增产200万斤、平均每亩节约生产成本约3万元、每斤果品生产成本节约0.3元、产值提高约60%,进一步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全县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西林高山早晚熟优质柑橘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践行全产业链模式,引领果旅纵深融合发展

试点果旅融合休闲乡村示范项目通过完善新丰村果旅融合配套体系,投入电商设备设施,搭建产业展示、体验空间。完成了现有新丰村游客中心空间改造、电商产品、智慧农业产业链展示中心布置,可通过二维码展销台搭建村集体直供特色农产品的第一展示窗口,以二维码购物形式直接对供货村集体进行支付。搭建电商直播间开展特色农产品带货直播活动,利用两处共8亩闲置果园场地改善种植品种为钦蜜9号百香果、哥伦比亚百香果作为水果采摘科普体验基地,规划在村集体产业园种植200亩百香果,正在有序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种植前期工作,逐步实现“山顶生态化,山腰产业化,山脚旅游化”的“果旅融合”发展模式。

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综改革项目见成效

2022年以沙糖桔为主的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20.83万亩,投产面积约17.41万亩,年产量40万余吨,年产值预计突破14.32亿元。西林县高山早晚熟优质柑橘产业示范园晋级自治区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西林沙糖桔获评2022年度最受上海市场信赖的区域公用品牌,西林贡柑、西林沙糖桔新增认证“圳品”。西林麻鸭入选广西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农投西林麻鸭”获香港优质正印证书,试验区普合乡新丰村获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通过龙头标准化种养技术培训等形式给予产业帮扶643户,解决周边乡村就业803人,推动试点试验区域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30%,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的形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