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党建政务

百色市探索评估体系 强化常态监管|推进部门职能运行评估走深走实

来源:改革网作者:龚真泽时间:2023-11-08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龚真泽)近年来,百色市在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工作中,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探索监管方式,推动有效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新要求。

探索指标体系,推动职能运行评估标准化

一是搭建评估框架。聚集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研究制定评估工作方案,以党管机构编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管理看机构编制执行,以履职效益、机构配置效益、人员编制配置效益、管理创新评估使用效益搭建“4+4”评估框架,靶向施策,压实部门责任,建立部门自评、实地评估、问卷调查、反馈整改、结果运用工作机制,实行评估工作“全闭环”。二是分类细化指标。以自治区台出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指标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分层次因地制宜完善制定县(市、区)“2+8+26”(即2个一级指导、8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市直党政群机关“5+12+35”(即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市直事业单位“5+11+29”(即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和评估评分表,作为开展评估的重要依据。并分类制作市直党政群机关编制、事业单位编制制、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及实有人员3张统计表,按“好、较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进行量化评分,确保评估指标“一目了然”。三是加强融合联动。以部门“三定”规定为基础,将权责清单、议事协调机构设置运行、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事项、部门间职责边界事项、群众关注反映事项落实补充到评估体系内容,作为部门是否依法依规正确履行、按责落实的重要依据。如,对实行双重管理的市生态环境局重点了解生态治理、权责明确工作情况;对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职能转变较多的市自然资源局重点了解协调机制建设等工作情况。

创新监管方式,推动职能运行评估科学化

一是搭建日常监管平台。以机关单位“三定”规定为核心,以年度工作任务清单、部门及内设机构职能清单、部门职责边界清单“三张清单”为基础框架搭建组织机构职能运行监管系统,制定市级机关职能运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监管的范围、内容、方式、结果运用等5个方面内容,建立起实时跟踪各类机关职能运行情况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各单位履职风险并予以警示。二是打通运行数据链接。同步建立组织绩效综合管理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管理系统、全员绩效暨公务员平时考核管理系统、组织机构职能运行监管系统以及履职尽责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和移动端应用系统,通过系统链接,采取“数据自动抓取为主,人工填报为辅”方式,将2022年度市本级机关承接绩效任务和个人履职任务约80多万条数据,逐一对应到部门“三张清单”,为部门职责运行评估提供“可视化”动态评估数据,增强了评估数据的广度。三是强化数据归纳分析。以履职尽责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综合组织机构职能运行监管系统数据,按照部门职责、运行方式、任务来源、任务属性、重点工作事项、工作成果、科室及人员平均工作量等8个方面进行分类量化分析,为评估提供数据来源,拓宽了评估分析的维度,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强化结果运用,推动职能运行评估实效化

一是促进规范机构职能职责。利用组织机构职能运行监管系统线上随时调阅评估、数据抓取综合分析,对“小、散、弱”,以及职责相近的事业单位开展评估撤并整合规范。如,对市农业农村局管理的18个事业单位精简至10个,精简率达44%;调整高新技术开发区突出聚集规划建设、园区工业经济发展主业等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明确规范试验区、高新区职责定位,促进部门在职能配置上更规范、在运行管理上更高效。二是促进优化编制资源配置。聚集全市支持疫情防控、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支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相关工作需要,组织开展机构人员编制测算评估,核准编制缺口,发现和破解了编制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争取增加本市111名编制用于边境市县乡镇疫情防控、基层派出所、公共卫生机构的专项编制。挖潜盘活调剂本市300名事业编制,充分保障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的需求,进一步强化编制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三是促进协同部门联合推进。在推动部门落实绩效任务评估中,围绕承接自治区重点考核指标,通过对部门重点工作任务与人员配备的评估,发现和破解人员编制力量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建立了“九大工作组”管理机制等服务管理机制3项。2022年,在全区规划许可审批工作“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中市自然资源局综合成绩排名全区第二。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