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三明如画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11-05

□谷亚光

三明市是革命老区,位于福建省西部和西北部,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当年工农红军在这一带闹革命,毛主席曾经写下:“风展红旗如画”的词句,因此,现在“风展红旗三明如画”这样的标语在三明很常见。这对三明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标语,当然里面可能蕴含着三明人的自信和追求。但对初到三明的外地人来说,“三明如画”却是一个写真词。

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三明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空气湿润,平均气温较高,适于植物生长。因此,三明大地,植物繁茂,遍披绿色。相较于缺水的北方,这里的确到处绿树成荫,杂花生树,美丽如画。

三明的自然禀赋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由于山多土地少,地势起伏多变,从生活的便利度来说,远远不如大平原。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这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烟瘴之地。古代朝廷命官犯了错误,有一种惩罚方式就是贬谪到南方这类地方。

由于战争等原因,生活于北方的人民,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南迁,人烟稀少的南方逐渐热闹起来。人口的增多,既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日渐繁荣,但也造成了周期性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聪明的三明人经历了自然和历史的漫长风雨洗礼和考验,依托山川形胜,创造出今日的风华,山水田林路,有模有样,吸引着八方客人,展现着靓丽容颜。

我虽第一次来到三明,以我对环境的敏感,很快意会到三明市区是一个四面环山,一河穿城的格局。早上站在高层建筑的室内,推窗而望,远山如黛,云雾缭绕;近处,依山而建的楼房错落有致,三钢烟囱里冒着经过净化的白烟,似过去田家的炊烟,飘飘渺渺。楼下是蜿蜒的道路和宽阔的沙溪河,沙溪河水清幽涌流。山不动水动,山是那样高,水是那样深,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

当你利用一会儿空闲,沿河走上那么一段后,就会发现,三明市区移步换景,真的是风景俊逸。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从沙县乘舟逆流而上,来到三明地面,见此处水域开阔,云帆如织,赞叹有加,并作游记誉之。至今有凝紫门遗址和碑刻可作见证。

三明人极为重视文化遗存,把历史文物保护得很好。尤其是近些年来,三明人发掘历史文化的热情更加高涨,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并进。这一点,我在短短的几日三明之行中感触颇深。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里,考古学家一直没能在福建发现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这让考古学家们非常纳闷,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着长期流传的南蛮之地,不适宜人居的传说。直到新世纪之初,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万寿岩古人类遗址的发现,瞬间改写了历史,刹那间将福建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到了十八九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为此,三明人非常自豪,专门在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前建立了博物馆。

在这次央媒记者一行的采访行程安排中,还有多处关于历史文化的纪念之所。朱子文化园是一处。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诞生在尤溪县城南的南溪书院,并在尤溪留下了“孩提问天”“沙洲画卦”“二度桃花”“智胜棋王”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朱熹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的“半亩方塘”,据有人考证,就是现今尤溪县“南溪书院”中的那个水塘。

泰宁古城有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的建筑物,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民居群,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其中还有尚书街等休闲街区。古城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到此观光游览。

由于三明是当年中央红军活动的重要区域,所以,三明有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街等大量红色文化传承载体。在这里能切身感受到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浪漫的乐观主义情怀。陈毅元帅曾吟道,“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三明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成为一个工业城市,三钢等大型工业企业为福建乃至全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那些建设功臣及其事迹,三明市1958工业纪念馆里存放着许多那时的人物照片和老物件。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我站在那些老照片和老物件跟前,内心涌动的激情仿佛也燃烧起来。

尤溪县洋中镇的桂峰村,历史上曾名桂岭、蔡岭、岭头,这是一个被誉为“遗落在山中的明珠”“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的地方。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年)在此肇基以来,迄今已经775年。村内古建筑群保存较好,区域文化风格别致,蔡襄的学说理念、治家格言以及朱熹在这里讲学留下的笔墨,使这个山中的古村闻名遐迩。

三明人视传统文化为珍宝,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事常抓不懈,在文公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泰宁县岭下村,我们一行人切身感受了孝道文化和礼仪等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三明人不仅善于守正,更重视创新。三明是全国医改的发源地,也是林改的首创者。为了化解前进中的问题,三明人一直把改革和发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三明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昔日交通不便,土地稀缺,极大地制约了三明的发展,加之一个时期战争的阴影笼罩,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曾经一度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之后,三明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走出医改、林改妙棋,跨越了发展的障碍,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发展的空间。沙县人更是改革创新的典范,在困境中他们把客家人祖传的饮食习惯,因地制宜,创新性改造成小吃并带到全国各地,不断发明,竟然创造出一个品种达270多种,产值达500亿元的沙县小吃大产业。

近年来,三明的教育改革、融媒体改革都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成就斐然。

据了解,目前,三明已经形成钢铁、纺织、竹、两茶、全域旅游、沙县小吃等多种优势产业,同时,稀土、石墨(烯)、生物医药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日新月异。

在尤溪县采访时,我发现此地有很多新生事物。比如西城镇麻洋村的再生稻,种一次可以收两茬,不仅总产量高,种子成本和人工成本还大大节省。

在梅仙镇半山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是一位退职的旅长,他带领支部一班人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创文旅、研学培训、健康养生等特色产业,带富了群众。这个村还吸引一对从杭州来的新知青洪伟、周青夫妇,在此进行音乐、美术、舞蹈艺术播种,他们的梦想是“用艺术点亮乡村”,推进乡村振兴。他们的行动已招徕全国各地近百名艺术家和几百名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形成了小气候。

给我印象较深的事情还有,尤溪老人利用山林中的各类中草药,发明了许多风味独特的药膳,促使本地人均寿命较全国平均数提高了三四岁,这可谓功效独特,善莫大焉!

朋友啊!三明的新鲜事还真不少,我恐怕三天也说不完。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