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作者:温美香时间:2023-10-31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 温美香)为破解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少、质量不高,流动党员培训学习难等问题,宁都县创新推行“234”工作法,建好、用好乡镇党校,有力打通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最后100米”。
规范标准建好“两个阵地”。依托乡镇本土资源,积极打造集“政治理论+实训教学+实地参观”为一体的乡镇党校教学模式。明确“六有”标准。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镇党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要求按照“有领导机构、有教学场地、有授课老师、有培训计划、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标准抓好乡镇党校建设,推进实体化运行。建好培训阵地。利用新文明实践所(站)、会议室或小礼堂、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现有场所进行合署办学,配齐办学所需的教学设施,实行挂牌运行。建好实训基地。采取便于培训、便于课程、便于党员的原则,将红色革命旧址、历史文化遗址、传统景观村落、产业基地等选定为乡镇党校现场教学点,并统一乡镇党校标识、标志。
因材施教培育“三类人员”。根据不同参训对象,分类辅导,精准授课。针对乡镇机关党员和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主要采取“小班化+精业务”的方式,分类举办基层党务、经济普查、社会治理、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兼具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针对村(社区)、“两新”组织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知识讲座、交流谈论、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对于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运用远程教育信息化资源,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推送课件、开展直播,引导线上自主学习。针对村(居)民代表、妇女小组长、党小组长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坚持以送课下基层等形式,把党校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产业基地、敬老院、小卖部等居民聚集点,开展产业技能培训、“三农”政策宣传,并对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业务指导。
拓展渠道建强“四支队伍”。积极拓宽乡镇党校师资来源渠道,建强师资队伍。实践锻炼一批。坚持“书记讲党课”活动,要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到乡镇党校讲课不少于1次,组建领导干部教师队伍。兼职共享一批。邀请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等县直单位党员干部人才担任乡镇党校兼职教师,建立兼职师资库,由县委党校负责师资库建设,实行“乡镇点单、党校派单、乡镇付费”的模式,用好兼职教师队伍。挖潜储备一批。坚持每年开展1次“好课程”“微课程”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教学大赛,从中发现培养一批能讲会干的干部,纳入乡镇党校教师人才库。就地取材一批。聘请“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和“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实用乡土人才、优秀乡贤担任乡镇党校义务教师,实行动态管理。
(审签:李黄安 供稿:宁都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