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乡村振兴

来宾武宣黄茆镇|严把耕地“高压线” 守住粮食“生命线”

来源:改革网作者:覃金芳时间:2023-10-25

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报道(通讯员 覃金芳)“No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安全的保障和重要基础。为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守好人民群众“粮袋子”,来宾市武宣县黄茆镇闻令而行、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迅速行动,全力助推耕地整改工作,为加快武宣构建“三城三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贡献。

政策宣传暖人心

黄茆镇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走访联系选民等方式开展宣传动员,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耕地保护“六严禁”及耕地用途“五不得”等最新耕地保护知识和政策向群众宣传,让耕地保护政策深入人心,筑牢耕地保护的群众基础。同时结合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日”、包点干部入户开展工作等方式,向群众发放政策“明白纸”1800余份,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宣传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相关知识,以及国家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惩治措施等,提高群众“耕地红线”意识。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政策解读,切实消除群众观望思想,打消群众顾虑,让群众的心暖起来,推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到耕地流出整改及耕地保护工作中来。

主动参与做表率

在耕地整改工作推进过程中,黄茆镇组织全镇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成立了7个工作组,下沉一线与村委干部一道对反馈的图斑进行“地毯式”摸排,翻山越岭、爬坡上坎实地定位清查地块类型、面积、分布、附着物现状和存在问题,逐村逐户逐地块进行登记核查,掌握图斑的实际情况,精准摸排耕地流出底数,制定复垦复种计划与标准,做到排查全面无死角。同时,动员涉及整改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发挥带头作用,首先从自家的整改做起,在辖区内树立起代表的率先垂范作用。自耕地流出整改以来,党代表、人大代表中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如县党代表莫测旋无偿将自家的牛圈让出来给拆除圈舍的群众关牲口;县人大代表黄礼南在核实图斑过程中轻伤不下火线;镇党代表覃乃猛每天操作着旋耕机和群众一道开耕荒地……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代表先行”的典范。

深入调研解难题

黄茆镇领导班子成员分片督导各村整改工作,一个接一个“打卡”整改图斑现场,按照一个图斑建立一个工作档案的要求,对每一图斑的情况作详细记录,提出整改方式建议,避免工作重复、遗漏和情况模糊不清,不折不扣全力推进耕地流出整改工作。对整改面积较大、情况复杂、有群众利益纠葛的图斑和地块,各班子成员亲临实地调查了解,倾听村委干部和群众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做到既依法依规推进耕地流出整改恢复,又充分考虑和维护群众利益,防止工作简单化、“一刀切”。同时,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鼓励群众举报破坏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增量,从源头上守住耕地红线。截至目前,该镇永农非耕整改任务1815亩,已完成整改1426.73亩,完成率78.6%。

“土地是国家和社会最宝贵的资源。切实保护、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是做好‘三农’工作最基本的保障。在耕地流出图斑整改过程中,我们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的要求,坚决杜绝在整改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整改不彻底等现象,确保规定时间内全部实现复耕。”武宣县黄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韦仁松说道。(覃金芳)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