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数十载生态修复让“长汀经验”走向世界

福建长汀县2022年水土保持率为93.43,比福建省平均水平92.79%高出0.64%,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5-22

□翟风采 陈泽文

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探索出一系列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做法,交出了一份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答卷: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146.2万亩降至2022年的30.56万亩,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68.5%提升至2022年的93.43%,比福建省平均水平92.79%高出0.64%。

新热潮:从“重灾区”到“先行区”

河田、策武、濯田……初夏的长汀大地,再次掀起水土流失治理攻坚热潮,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21个林草施工班组1000多人全面开工,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今年一季度,长汀县累计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修复面积8.44万亩,完成年度计划12.97万亩的65.1%,推动全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取得“开门稳、开门红”。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刻录着变迁,讲述着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30多年来,长汀县的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59.4%提高到80.31%,森林蓄积量达到1779万立方米,维管束植物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种增加到现在的340种,鸟类从100种恢复到306种,生物多样性得到快速恢复,县域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了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历史性跨越。

行走在河田镇露湖村,乡村草木繁茂,山间绿水长流。“长汀县罗河地小流域治理已被水利部评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长汀县水保中心主任岳辉介绍,以罗地河小流域为主线,河田镇露湖(水土保持科教园、项公亭板栗园)、伯湖(新农人产业基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罗地(林分优化、植物园)、南塘展示着数十年来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形成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精品生态示范线路。

“坚持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尊重自然,推动科学化治理;坚持绿色发展,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和完善机制;坚持群众主体,调动各方积极性。”龙岩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晓香表示,长汀在长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合长汀实际、具有长汀特色的成功经验,被誉为“长汀经验”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新成效:从“绿起来”到“富起来”

“绿起来”的同时,更要“富起来”。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正在着力打造“红旗跃过汀江·两山实践走廊”“田园牧歌·七星闪耀”等原水土流失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扎实推进汀州植物园、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市、省林下经济重点县等项目,打造成为生态文明现场教学点、乡村旅游增收点、乡村振兴示范点。

荒山绿了,腰包鼓了,长汀县全面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长汀百姓享受水土流失治理红利。2022年出台《长汀县茯苓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种植茯苓2.5万亩,新增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万亩、高产油茶林1.3万亩。成功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实现旅游收入49.23亿元。特色现代农业实现产值91亿元、增长9.1%。

一直以来,长汀县生态监管从细从严,颁布实施《龙岩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实行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对违法违规项目依法严格查处。2020年以来,长汀县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92份,检查生产建设单位185个,下发整改通知书63份;查处违法案件3件,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766.28万元。

目前的长汀县和龙岩市,绿色生态品牌成色更足。当前,长汀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全国水土保持项目碳汇核算试点,获评全国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广,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长汀经验”走向世界。

新做法:从“长汀经验”到“长汀路径”

绿色奇迹的背后,是数十载滴水穿石的生态接力,实现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长汀县探索出一系列有效做法。

长汀县推行“三级书记”抓水土流失治理机制,实施“六大工程”“十八项行动”,分类开展流失斑块治理、土壤综合整治等工作。2022年实施“六大工程”项目23个,完成投资4.73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面积19.23万亩,水土流失率降至2022年的6.57%。

突出“三个先行”:长汀县在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模式、推动绿色发展上先行。同时,推行“政策引导+企业投资+社会融入”发展机制,从用地审批、金融支持、投入补助等方面进行扶持。

聚焦“三个方向”:长汀县聚焦南方水土流失发生机理和治理技术研究,聚焦原水土流失区乡村振兴研究,聚焦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机制体制创新研究。依托长汀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研究站、福建长汀红壤丘陵国家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平台作用,深化同高校及科研院校合作。

多措并举下,龙岩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写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2022年,龙岩市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86.87%提升至94.16%,居福建省第二位。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长汀及龙岩的生态接力,还在继续。“下一步,龙岩市将着力在提升差别化防控、精准化监管、系统化治理、产业化供给、多元化支撑等‘五种能力’上发力,实现由‘治’到‘防’转变,由‘量’到‘质’提升,由‘绿’到‘优’深化,持续推进龙岩市争创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龙岩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佑繁说。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