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共富工坊”:组织起来一起富裕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3-03-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近年来,浙江省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畅通村企合作渠道,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共富工坊”5599家,累计吸纳农民就业27.8万人,人均月增收约2600元,合计年增收约87亿元。

“共富工坊”初衷

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是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工坊,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形成“组织起来、一起富裕”的良好氛围。

“共富工坊”实践

组织共建。强化县乡党委统筹协调功能,将“共富工坊”纳入党建联建机制,精准衔接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布局、村情民情、企业需求等,组织协调企业与村(社区)结对。以党建带群建强企业党建,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发挥群众工作优势,推动企业把党组织建起来、强起来。建立4700多个工坊党小组,选派5600名机关、乡镇和企业党员干部担任工坊管家,加强对工坊的政治引领、运维管理和安全监督。

市场运作。坚持企业所需、因坊施策,对“一村对一企”“多村对一企”的“共富工坊”,依托结对企业提供兜底运营;对“一村对多企”的“共富工坊”,建立运营管理公司、经济合作联社等经营主体,加强工坊人员管理、订单生产和运行维护,提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专业化组织程度,确保工坊转得稳、有钱赚。

精准服务。搭建“县级中心+乡镇站点+村社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全省已建成服务平台(站点)675个,累计提供服务3.2万次,为“共富工坊”提供项目引进、就业培训、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全链条支撑服务。开展“侨助工坊”行动,为工坊对接落实5200多批次、33.5亿元订单。打造“共富工坊”数字化应用场景,已入驻经营主体4100余家,智能匹配供需1.2万次,及时解决工坊闲置、生产异常、安全隐患等问题。

政策支持。推动人才、政策、资金等下沉基层,对场地租赁、设备购置等进行适当奖补。引导律师、会计师、税务师深入一线为工坊提供专业指导,金融保险机构推出专项优惠贷款、商业保险等服务,累计为工坊发放优惠贷款16.8亿元。常态化组织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人员等到工坊开展技术指导,2022年全省依托工坊累计开展各类培训8200余场、培训农民10.6万人次。

“共富工坊”价值

农民增收。全省各地“共富工坊”已吸纳2.7万名低收入农户就业,人均月增收1600元;省妇联牵头打造634家巾帼“共富工坊”,帮助2.3万名农村妇女解决就业,人均月增收1800元;省残联依托残疾人之家等阵地开设工坊,累计吸纳2328名残疾人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

企业增效。“共富工坊”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例如,桐乡市洲泉镇与品牌企业合作,通过打造“黄金茧·共富工坊”,以销定产、手工拉制,使得黄金蚕丝被成本降低10%、售价提高15%,2022年为企业增收900万元。

集体增富。通过村集体闲置场地出租,采用村集体参股、企业分成合作、农户分红等方式,引导企业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共有3200余个行政村通过“共富工坊”获得集体经济收入,每村年均增收约12万元。

百姓增信。“共富工坊”让广大农民闲暇有事做、生活有盼头,搭建连接党心民心的“致富路”“连心桥”,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关心惠民,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

“共富工坊”姓“党”名“工”为“民”,利企利村利民。下一步,浙江将持续深化党建联建促共富,力争到2024年底,累计打造“共富工坊”10000家,实现山区26县乡镇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供稿)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